呂漢光
近期不同的經濟數據皆指出,本港經濟已從谷底反彈,過去五十多個月來面對的通縮問題,亦有望在今年解決;國際及本港金融機構,均紛紛調高本港今年的經濟預測。許多評論員特別關注國內放寬「個人遊」限制,及落實「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對本港經濟的影響。為了迎合激增的國內遊客,不同行業積極作出配合,在改變的同時,筆者要提醒本地商人,不要為吸引國內遊客,引致本港內地化!
香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際大都會,華洋共處,中西文化薈萃,世界美食、名牌產品,應有盡有。不但產品緊貼國際潮流,質量亦有保證。本港的飲食及娛樂事業,更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為客人服務;香港的夜景亦早已聞名於世。這正好解釋,為甚麼香港被挑選為世界五十個,一生人應該一到的景點之一。慕名而來的國內、國外遊客,大多盡興而回。
國內放寬「個人遊」限制後,來港的國內旅客人數屢創新高。在以客為先的大前提下,本港商人作出配合是理所當然的。爭取國內遊客的手法,可謂層出不窮,集體運輸機構日常的廣播,早已由雙語,變成三語;大型百貨公司亦以簡體字印製指南;以簡體字為主的海報隨處可見,個別零售商更以簡體字全面取代繁體字;接受人民幣付款的商店如雨後春筍;個別原來沒有中文名稱的國際品牌,亦加上中文譯名。以上的趨勢,筆者認為並不健康,好些改動更是畫蛇添足。
來港旅遊的國內同胞,應該知道香港主要使用繁體字,流動貨幣是港元,而主要語言是廣州話及英語。為國內旅客提供方便,筆者絕對贊同,但本港的原有特色,不應為迎合國內旅客,而作出不必要的改變。試想想,當我們到外地旅遊時,以港元付款,以中文溝通,商店名稱、產品廣告全是中文,選購的產品基本上在香港亦能購買,我們心裏是歡欣,還是不是味兒?我們到外地旅遊時,是希望有離開香港的感覺?還是希望有回到香港的感覺?
據報道,興建中的迪士尼樂園,將會首次加入許多中國元素,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亦可以在香港的迪士尼樂園中找到。去年,朗奴迪士尼(即迪士尼樂園的始創者)的後人,痛斥現今迪士尼樂園的設計,過份商業化,已失去原來的特色。坦白說,若筆者到日本的迪士尼樂園時,看到日本式的武士或忍者,或《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等,定必大為失望。事實上,東京迪士尼樂園出售的紀念品,絕大部份是在中國製造,幸好產品大多印有東京迪士尼樂園的英文字樣,並註明只在該處發售,全球其他迪士尼樂園,亦不會有相同產品發售,否則香港或國內旅客購買紀念品的意欲定必大減。
眾所周知,國內的城市正在高速發展,國際品牌亦已在國內開設專門店,個別大城市與香港的距離正慢慢拉近。當國內大城市現代化的同時,香港更應走在時代的尖端。與其將香港的水平降低,迎合國內旅客的要求,何不提高現有水平,並協助國內旅客提升質素。否則,過份遷就國內旅客,而作出不適當的改變,最終香港只會被國內旅客,視為另一個國內大城市。
在此向本港商人進一言:我們要好好利用國內放寬「個人遊」規定所帶來的商機,但千萬不要將香港內地化;在迎合國內旅客與保持原有特色間,如何取得平衡,本港商人應要動動腦筋!
……………………………………………………
作者為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