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英文小說我偏愛英國作家而不大喜歡美國作家,一個主要原因是英國作家寫的英文有味道得多。其實這正是英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共同特色,而兩個民族,都是特別熱愛自己的語文,有時甚至可說是沉迷過份。英國人的民族性都在其語文,語文力量萬鈞而又樂趣無窮,從政治家的演說到詩人的情詩,到廣告的妙語,到五花八門的文字遊戲,你幾時見過美國人有這般為自己的文字傾倒?
只有中國人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樣有為中國文字的多采多姿而陶醉,詩詞有音節之美,賦、比、興引起豐富無比的形象聯想,文字遊戲更是家常便飯,詞句如「何事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謎語如:「春雨連綿妻獨宿」等等。更甚之是中文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有意義有景象,例如「旦夕」的「旦」是日在地平線上,「杳」是日落林木之下。書法是藝術,能表達千變萬化的感情、個性和意境,是字母拼成的英文所沒有的。
今天,香港特區政府不住強調提高中英文程度的重要,三句不離經濟效益。我從未聽說過一個人的語文會因愛賺錢而變得精練的,頂多不過是流利暢通,但熱愛自己(或別人)的語文,卻幾乎沒有可能不產生語文水準提高的效果。要令人熱愛自己(或別人)的語文,第一就要教人去欣賞這個語文,令人受到這個語文的感動。如今,很少人對唸文學有興趣,因為社會認為不實際或不實用,這樣的態度太膚淺而短見了,弄到特首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英文版的文字都難登大雅之堂,難道還不領悟走錯了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