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負資產問題快將成為歷史? - 盧峯

蘋論:負資產問題快將成為歷史? - 盧峯

根據金管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香港負資產的情況有明顯改善。到去年十二月底為止,負資產物業的數目為六萬七千多宗,比九月份的接近十萬宗迅速下降超過三成;有銀行家甚至估計,只要樓價再上升兩成,負資產的問題料可以完全解決。究竟樓價會否持續上升而令負資產問題在短期內完全消失,當然誰也說不準,但負資產物業數目大幅減少肯定會大大增加經濟復甦的動力。

有利中小企經營
對於大部份業主來說,物業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是他們多年辛苦積蓄的成果,誰知道在金融風暴及八萬五錯誤政策下,這項資產大幅貶值,有不少甚至變成負資產、變成一項負債,令業主多年的積蓄付諸流水。這不單削弱他們的實際消費能力,更大大打擊市民的消費意欲及信心,過去幾年本地消費市道不振肯定跟負資產不斷增加有關。現在負資產物業數目減少,意味很多業主可動用的資金增加、意味很多業主的儲蓄回升,他們的消費能力及意欲肯定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市道及整體經濟自然受惠。
此外,很多中小企業的老闆都是以物業作抵押以取得銀行貸款作營運資金的,利用物業「加按」以擴大經營規模的比比皆是;可在過去幾年樓價不斷下滑,中小企業老闆不但不能再倚靠「加按」來增加營運資金,反而因資不抵債而備受銀行的壓力,出現資金短絀的問題;不少中小企業更因此而倒閉。到現在負資產個案減少,等如為部份中小企業提供另一個可以籌措資金的渠道,這對促進中小企業擴大經營、擴大投資肯定是有好處的。

樓價解凍添生氣
當然,負資產數目減少最直接的影響還在樓市。大量的物業成為負資產等同凍結了大量的購買力、等同令樓市減少大量的準買家,因為負資產業主根本沒有能力、沒有意願「抬錢」到銀行贖樓,更沒有資金再購買另一個物業。但是當樓價回穩,負資產物業的數目大幅減少後,幾年來被凍結的購買力便有機會「解凍」、幾年來陷於沉寂的「換樓」活動便有機會恢復。對於已漸有生氣的樓市來說,這股新增的購買力不是將令樓市持續活躍甚至更暢旺嗎?
我們認為,負資產數目大幅下降將令樓市及整體經濟進入一個需求持續增長的良性循環,只要政府不再胡亂干預樓市、只要政府不再伸出它的「有形之手」,這樣的循環將令樓市及經濟的復甦動力持續,加快令負資產問題成為「歷史」!
(圖)負資產數目大幅下降,將令樓市及整體經濟進入一個需求持續增長的良性循環。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