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極地生物 蜂擁如淘金 南極危殆

搜極地生物 蜂擁如淘金 南極危殆

科學家警告,一場「廿一世紀淘金熱」已經展開!不過,在生物科技大行其道的今天,目標不是加州的金礦,而是蘊藏在南極洲的珍貴生物資源。「淘金者」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企業。他們爭相尋找能在這種極寒之地生存的稀有生物,令地球上這片最後未經人類開發的土地,生態面臨嚴峻威脅。

據聯合國周一發表的報告指出,現時生物學家的目標,是要在這些「極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意指能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中,找出能令牠們在極地存活的基因和生物化學特質,尤其是牠們獨有的酶。一旦找到,無論對小至洗潔精、化妝品配方,還是大至抗生素、治癌藥物研究都會非常有用,繼而帶來龐大商業收益。

可研抗生素治癌藥物
有科學家現已在南極魚類身上,發現一種可防止牠們身體結冰的糖蛋白,可用來增強農作物或養魚的禦寒能力、延長急凍食品保鮮期、令雪糕能在冰箱保持軟滑,甚至延長移植器官的保存時間。西班牙最近提出申請的一種專利,是從南極一種細菌發現到的蛋白,這些蛋白可用來治療受損頭髮、皮膚和指甲等。

10年內生態嚴重受損
報告估計由這類基因資源衍生的產品市場,將可為美容及醫藥業帶來達七千八百億港元利潤,所以吸引不少生物科技公司和藥廠等投資到南極探索。預料十年內南極生態便會受到嚴重威脅。
馬里蘭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南極微生物專家鮑爾斯說:「這就像舊美國加州的尋金熱,當有人在那裏有所發現,其他人就會一窩蜂湧去。」很多公司還有意操控研究成果擁有權,目前在歐美,已有超過一百五十項有關研究申請專利。
負責撰寫今次報告的在東京的聯合國大學高級研究所專家約翰斯頓說:「假如研究方法得當,這些發現的確對全人類都十分有用,對環境的影響亦可減至最低。但有需要監管有關公司,以防它們嚴重破壞環境,或擾亂其他科學研究。」
約翰斯頓說:「這是一個原始的地球公園,需要好好珍惜。」報告並呼籲國際社會盡早就專利問題立例規管。
英國《衞報》/《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