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大家推介一本舊書,就是秦牧著的《藝海拾貝》,這本小小的文集,用輕鬆的手法,教人如何欣賞藝術創作,亦能幫助有興趣創作的人如何追求更高的水準。每篇文章都頗短,又引用大量有趣的實例和加插動聽的小故事,發人深省。
例如其中一篇《知識之網》,就引用了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一個短篇故事,敍述一個銀行家和一個有文化的人打賭,要是那個人能住在一間房子裏,足不出戶,不與人來往,只是看書,這樣住滿十五年,銀行家就輸給他兩百萬盧布。結果,這個人真的住下來閉門埋首看書,年復一年……故事結局怎樣呢?恕我賣個關子了,但秦牧說,他最感興趣的不是結局,而是那人看的書越來越不拘一格一類,天文地理、科學藝術,毫無界限。秦牧得出的意義,就是各種學問彼此之間關係密切,人們為了方便而分門別類,知識就像一張網,網孔互相關聯,知得越多,就越容易觸類旁通,終至「世界的一切在我都不生疏」。
另一篇《奇特的文學夢境》,從蘇東坡的夢杜甫,到香菱睡夢裏學吟詩,談論努力學習和休息的作用;《蝦趣》談齊白石畫蝦為甚麼能那末生動;《最後的晚餐》談達.芬奇那幅名畫為甚麼閃爍古今;《愛友‧諍友》的主題,是文人之間互相敬重的高潔情操……每一篇都令好學的人有所得益。
這本書著於一九六二年,不免帶共產主義中國的味道和思想,例如屢屢提到「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但卻無損閱讀的樂趣,而且更完全沒有宣傳說教的語氣,仍然十分值得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