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會各抒胸懷 讚揚金獻身民主<br>設金堯如紀念基金勉記者

追思會各抒胸懷 讚揚金獻身民主
設金堯如紀念基金勉記者

【本報訊】前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昨日在《文匯報》前總編輯金堯如的追思會上表示,香港社會就政制改革進行的諮詢出現了一種無比的張力,他個人的良好意願是希望今次討論可以帶來生機,不要像過去一百年只是停留在不斷摸索西方的民主究竟對中國是好是壞,應該如何自處的階段,而再次錯過了踏入民主的門檻。
而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出席一個開步禮時重申,政府要就普選問題諮詢中央,她說政府已同多個團體聯絡,聽取他們對政制改革的意見。
因八九年「六四」於《文匯報》社論開天窗,只寫了四個大字「痛心疾首」,最後脫離共產黨的金堯如上月病逝於美國洛杉磯。金堯如的兒子金慶國及生前友好昨日於教協禮堂舉行追思會,並宣布準備成立一個「金堯如紀念基金」,獎勵為香港新聞自由而奮鬥的新聞從業員。

司徒華稱死而無憾
出席追思會有來自本港新聞界及文化界百多人,包括李子誦、羅孚、司徒華、何俊仁、楊森、劉千石、程翔、劉敏儀、麥華章、劉銳紹、陶傑及吳國光等,沒有一個官方代表。
身兼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的葉國華形容以平常心出席,沒有甚麼「敢不敢來」,他指中國由清末始四次錯失走向民主的機會,最近一次是「六四」,他希望國家主席胡錦濤最近在法國就民主的言論可以對大陸有一番衝擊。
追悼會發起人之一司徒華認為金堯如是死而無憾,因為他於晚年覺今是而昨非,沒有被共產黨騙到底。另一位與金堯如並肩在港做統戰工作的前《新晚報》總編輯羅孚在稱讚金堯如盡忠職守之餘,還自嘲說自己同金堯如之不同在於「我給共產黨炒魷魚,他卻炒共產黨魷魚。」昨日發言的人士都一致認為金堯如一生為中國民主努力,並有信心總有一天他的願望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