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美股在午後突然急跌,令到原本已積弱的港股進一步下跌,主要「元兇」竟然是聯儲局對未來息口去向的預測。雖然言論中並沒有指出有即時加息的需要,但卻被投機者用作推低美股的藉口,並指出美國的加息周期將會開始。
可是筆者無論怎樣分析,也不覺得美國聯儲局會在今季或者上半年內加息,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上周市場上欠缺較重要的經濟數據,投機者為了要令市場產生波幅,於是便藉詞美國息口有機會調升而推低美股。因此,筆者認為即使一向被公認為最有效率的美國股市,很多時候都會因投資者反應過敏而令到市場的調節機制失效,無法反映出合理的價格水平,投資者不可盡信美股短期的波動。
上周港股由高位13765點開始向下,在美股下跌及亞洲禽流感擴散困擾下,恒指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調整,上周四回落至20日線水平,指數似乎仍欠缺反彈力度。不過筆者根據理性分析及實際觀察,均未覺得港股升勢已經完結,特別是本港及國內對於禽流感的警覺性已經提高,即使有病例出現,亦不會如去年沙士般帶來嚴重惡果,加上美國現時之經濟數據仍然是好壞參半,企業盈利上升仍然是依賴美元滙價偏弱,因此上半年美國加息機會接近零,在這些未對港股造成很大打擊的因素下,港股調整至20日線應該是時候出現反彈。不過上周五未有作出反彈,尤其是午後持續向下,當指數開始回升下又再被大量沽盤所推低,很明顯是受到「人為」壓低,令到整體股市無法走出困局。
不過筆者認為,美國股市走勢的上升周期仍未完結(筆者之前曾指出,應該要到年底大選完結後才會真正轉勢),因此,上周港股之中線調整已經差不多完成,早前已離場的投資者不妨在13000點至13200點之間開始逐步買貨,尤其是幾隻主要指數內的銀行股,相信是不錯的選擇。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