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上季經濟增長放緩至4%,比預期差,原因是消費市道降溫,這意味聯邦儲備局不會急於加息。
美國去年末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4%,遜於市場估計的4.8%,而且不及第3季8.2%增幅的一半,前季表現是近20年來最強勁。全年計,美國經濟在2002年增長2.2%後,於去年擴張3.1%,是2000年至今最佳。
聯儲局在本周發表的政策聲明改口風,棄用「維持低息政策相當一段時間」的措詞,改稱對加息會「有耐性」,被不少分析員理解為當局可能提早加息。A.G.Edwards&Sons首席經濟師塞耶表示,GDP數據將提醒一些人,聯儲局不會加快部署調高利率。
聯儲局關注的通脹數據──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在去年第3季錄得1.8%的17年最大增幅後,第4季明顯放緩至0.6%。
美國上季消費開支僅增2.6%,遠遜去年第3季的6.9%。上季商業投資增加6.9%,較第3季的12.8%升幅顯著減慢。上季商業存貨增加61億美元(約475.8億港元),而去年第3季存貨減少91億美元。受惠於美元疲弱和海外需求轉殷,美國上季出口貨值攀升19.1%,進口貨值則增加11.3%。
美國股市昨天早段個別發展,藍籌股受美國上季GDP增長較預期遜色拖累而下跌,但因本月消費情緒與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勝預期,投資者相信經濟步伐大致上仍穩定,大市跌勢遂受限;至於科技股則靠穩,受惠於北電網絡上季盈利理想。
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早段一度跌66.51(0.63%),見10443.7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最多升8.67(0.42%),至2076.90。開市後半小時(本港時間昨晚11時),杜指跌37.85,報10472.44;納指升1.58,報2069.81。在周四,杜指升41.92,收報10510.29;納指跌9.14,收報2068.23。
密歇根大學的美國本月份消費者情緒指數升至103.8,優於估計的103.0,為2000年11月以來最高,原因是低息環境托高樓價,加上股市上漲,刺激消費信心。去年12月,該指數報92.6。
另外,美國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從去年12月的61.2,攀升至本月的65.9,高過預期的62.0,反映當地製造業持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