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院校撥款一成 充當達標保證金<br>大學個別課程或被迫停辦

扣院校撥款一成 充當達標保證金
大學個別課程或被迫停辦

【本報訊】負責撥款給八間大專院校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以院校資源重叠為由,插手規管院校角色、課程增減及院校合作事宜,院校必須「聽話」,否則會被扣減各校每年度一成、共約十億元的撥款。這勢必令一些課程慘遭「滅門」,首當其衝料將是七間大學均有開辦的商學課程,個別院校可能被迫刪除。 記者:倪清江、盧文烈

教資會昨公布《高等教育檢討──共展所長,與時俱進》報告,詳列八大的角色劃分。該會主席林李翹如昨在記者會上說,院校的角色劃分一直存在,但有人卻不遵守,以致有時承諾的課程及收生人數,事實沒有開辦或學生人數遠低於核准數目。當被問及教資會一直對有關情況視而不見是否失職時,她說:「我唔係日日好似警察咁打電話去問院校。」
據了解,早前教資會發表高等教育報告書時,教育統籌局高層對城市大學甚感不滿,認為該校個別學系的講座教授人數過多,不符合城大的實用型大學的定位;且有把副學士課程的資助用於其他課程之嫌。昨日發表的報告書臚列八大的角色中,以城大和理工大學的說明較不具體,換言之,當局具有較大的調整空間。
在○五至○八年度的撥款年度,教資會將每年扣起一成撥款(約十億元),在撥年期第二年,會跟據與院校訂定的指標進行評核,院校必須符合要求才獲發還撥款,且不設上訴機制。

鼓勵各校組聯盟
林李翹如解釋是因為院校各自發展,已出現了資源重叠,而教資會今年九月起會設立「重組及合作活動補助金」,除用以獎勵院校進行策略性聯盟外,院校也可申請該補助金以重組學系、課程或後勤部門。教資會料每年將撥約二億元成立該補助金,資源來自刪減資助碩士或博士課程。至於各校需刪減那些重叠課程,林太強調由院校自決,而學生「唔需要知」,因他們選讀了的課程一定可念至畢業。
高等院校教職員聯會主席岑嘉評批評,「好明顯政府只係想發展中大同港大,其他大學就變為社區大學、工業學院,完全缺乏高瞻遠足,以香港嘅面積,最少要四間高水平大學。」他擔心部份較冷門或「無錢賺」的課程,例如理論物理、純粹數學等,會收縮甚至停辦,估計約三至五年後,可能出現大裁員。

大學喪失自主權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批評,扣起一成撥款的安排,無異於把原本屬於大學的學術自主權收歸教資會,迫使院校跟循教資會的決定,窒礙了大學的學術自主和發展,「大學就要全部聽晒教資會講,以後大學做嘢,都要仰息於教資會。」
林李翹如則強調,有關安排已獲大學肯首,至於撥款安排細節,教會資與院校已有共識,「你哋唔需要知。」八大院校昨普遍對有關安排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