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可追落後歐股堪憧憬

基金講場:可追落後歐股堪憧憬

投資者或會察覺,在今次港股牛市中,部份捷足先登的股份,現已放緩升勢,而部份於初段落後的股份卻正迎頭趕上。這個現象與股份的本身因素和相對因素有關,倘滯後股份的本身因素(例如盈利增長周期)漸入佳境,而相對因素(例如估值)又具吸引力,則不難有較凌厲的後勁。同一道理,不少國際投資者從去年後期起增持歐股,令投資組合內歐股與美股的比重差距收窄,亦是基於憧憬歐股較美股享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無可否認,去年啟動環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角色,乃由美國扮演。美國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8.2%,遠超市場預期,而消費意欲及企業信心亦明顯改善,令人對今年美國經濟抱樂觀態度;相比之下,歐洲經濟顯得步履蹣跚,去年初更曾陷入衰退。因此,歐股去年實質表現跑輸其他主要股市,實在不難理解。
按美元計算,歐股去年上升39.14%,但倘以本土貨幣計算,歐股升幅僅為20.3%,比起日股22.96%及美股29.11%升幅為遜色,與亞洲新興市場的49.68%升幅比較,更是遠遠落後。

美國外強中乾
然而,美國經濟仍潛伏隱憂──除「雙赤」問題外,較惹人關注的是國民就業。儘管經濟改善,但企業並未明顯增聘人手,故有評論員認為美國出現的是「無助就業的復甦」,並鑑於美國消費者債務纍纍,質疑美國乃「外強中乾」,經濟未必能長期壯旺。反觀歐洲,其產值雖不及美國,但去年仍錄得新增職位。有分析員認為,歐洲僱傭體制僵化,以及過份保護僱員,固然是其勞動市場相對穩定的原因,但亦是經濟一大包袱,這個看法實在不無道理。但事實上,歐洲勞動市場尚受惠於其他因素,包括兼職人口比例上升、意大利對僱用長工的公司給予稅務優惠,以及西班牙建造業蓬勃等。一般預測,歐洲今年仍可錄得就業增長。
另一點是滙率。美元疲弱確利好美國出口,估計該因素已為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營業額和純利取得300基點的增長;反之,以美元區為主要市場的歐洲公司,基於歐元高企,惟有降低成本和邊際利潤,以維持競爭力,而這亦迫使它們改善生產力和銷售模式。倘歐元強勢持續,歐洲公司將百上加斤,但從種種迹象來看,美元跌勢可能轉趨溫和,在這個情況下,歐洲公司可望減輕枷鎖,從後趕上,重演其90年代初「後發先至」的角色。

消費復甦可期
事實上,綜觀去年歐元區表現,其經濟已蓄勢待發,而動力除了來自環球經濟復甦外,還有歐洲的本土消費增長。於2001年至2003年間,美國經濟雖然疲弱,但消費卻持續硬朗;歐元區國民則鑑於工資下降及擔心失業而減少消費,原因是企業因債項及通縮問題而削減開支及人手。這個過程雖然艱苦,卻為消費穩健復甦奠下基礎。在勞動市場靠穩、低通脹、以及德法兩大經濟體減稅下,歐元區於2003年錄得出人意表的消費增長,令國際投資者對歐洲經濟今年有所寄盼。
從企業層面來看,美國企業增加資本開支,帶動了環球公司互相推動盈利復甦,毋須依靠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措施來支持盈利。歐洲公司對增加資本開支仍有保留,特別是在歐元強勢下,負債高企的歐洲公司或會進一步收緊開支。但亦有分析員指出,在環球經濟復甦下,歐洲公司今年的資本開支及存貨額可能會有驚喜。

融合荊棘滿途
此外,由於歐洲公司生產力較美國公司為低、削減成本的力度較弱、以及盈利周期落後於美國公司約12個月,因此歐股估值一直低於美股,現時的差距更處於歷來最闊的水平,正好為國際投資者憧憬歐股迎頭趕上,提供入市機會。
然而,投資者務須注意,歐股雖較美股享有更大上升空間,但不代表其可「雞犬皆升」。兼且,歐元區一體化仍是荊棘滿途,在政治、經濟及公司文化等各方面,均存在許多挑戰。鑑於這些原因,投資者必須從公司實質基本因素出發,小心進行選股,並參考國際投資者均衡投資組合的做法,妥善分配在歐股、美股,以及其他股市之間的投資比重。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www.fidelit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