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無紙化有甚麼好處?股票若以電子形式儲存在電腦系統之內,那麼處理股票交收,只是電子帳戶的轉移,便可以更快及更有效率,無論處理一股交易抑或是數百萬股的交易,都同樣快捷。而且,買賣雙方因為不牽涉股票實物交收,降低了買賣風險,特別是因為沒有實物股票的存在,省卻印刷股票的費用。
環顧亞洲區內,新加坡與大陸早已實行了證券無紙化,從某角度看,甚至比香港的交易方式更加先進。不過,香港礙於法例所限,要求所有股票都要有實物存在,所以才有中央結算系統,作為降低實物交收的折衷辦法,再不像20多年以前,每天都有拿着大量股票的辦公室助理要在中環區穿梭,搬運大量的股票進行交收。
如要證券無紙化得到落實,便要修改法例配合。不知道是甚麼原因,有關法例遲遲得不到修改,難道有關方面認為這些修改並不重要,因而令修改的優先權排得很低?
如果證券無紙化得以落實,相信每日大市成交會進一步上升,因為買賣股票更加容易。
以美國為例,就算買賣一股股票也是可以的,並沒有甚麼嚴格的一手制度,雖然習慣上都以100股或其倍數作為買賣單位。
假若香港實施了證券無紙化,那麼碎股的問題便不再是問題──投資者可按自己的財力,去決定所買賣的股份及股數。一些原本很貴的股份,例如滙豐(005),如果買不起一手400股的話,可以買數十股甚至一兩股也可以。這樣投資者所持同一筆錢就多買幾隻股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因為證券無紙化之後,大額與小額交易成本不會相差很大,所以預期碎股的價格會與正常股價相差不遠。屆時投資者大可利用時間分散風險,運用平均買入設定的「定額買股」方法投資股票,因為可以買少些股份,那麼入市門檻大大降低,令到更多人受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