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打電話去「1083」查電話,會聽到錄音說:「請等一等,我哋嘅接線生好快會接聽你嘅電話。」
現在,這句裏的「接線生」三個字,已改成了「同事」,變成了「我哋嘅同事好快會接聽你的電話。」
雖然只改了三個字,但感覺舒服了許多。
有教養的人,在稱呼人的時候,應該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尤其是一起工作的人,伙計向別人介紹上司的時候,可以說「這是我的上司」或者「這是我的老闆」。但老闆向人介紹伙計、上司向人介紹下屬的時候,不說「這是我的伙計」或者「他是我屬下部門的×××」,而簡單地說一句:「這是我的同事」,那麼,不但讓伙計和下屬心裏舒服,在外人眼裏,這個老闆和上司,也是有修養的。
即使有時人家提及你從前的舊伙計、舊部下,你如果說:「哦,那是我以前的同事。」那麼,當人家最後知道你原來比所提之人高了許多級的時候,只會更加尊重你。反之,如果人家一提及某人,你就來不及地說:「哦,他以前是跟我的。」雖然你說出了事實,但顯露出來的那層生怕人家不知道你有料的意思,看在有教養的人眼裏,便有些急相,會覺得你沒有教養,也會因此評估你材料有限,起碼器量不大。
許多人情世故,都藏在言語之間,簡單如一個稱呼,三兩個字的差別,卻顯示出一個人懂不懂規矩,有沒有涵養,會不會做人。
把伙計和下屬稱為同事,透着一種無形的尊重,伙計和下屬心裏明白,對公司也會多加兩分歸屬感,這是金錢以外的情感維繫,也是公司的無形資產。明白這一點的,多數是成功的老闆或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