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衡:何須粉飾昇平 - 盧鋼鍇

教育論衡:何須粉飾昇平 - 盧鋼鍇

盧鋼鍇

教改推行了數年,雖然社會人士毀譽參半,但筆者仍覺得教改有一定的進展,部份學校有實質的改變,雖然步伐速度未如理想,但方向仍是正確的。
與十數位中、小學校長討論近日教育情況,他們異口同聲慨歎工作繁忙,壓力大,教師們每天工作十數小時,辛苦異常,效果卻等於零,總有白忙的感覺。政府投放在教育的資源遠比九七前多,教師的資歷比九七前高,何以學生的表現卻比九七前差?校長們無法作出解釋,但同意教育界確比以前浮誇,失去了務實精神。
政府官員,為了討好上級,不惜欺下瞞上,粉飾昇平。看看某局長巡視旺角食肆污穢不堪的後巷,事前由工作人員清洗潔淨,局長面對電視鏡頭說滿意清潔程度,這種幼稚行徑瞞不了眼睛雪亮的群眾,政府已無誠信可言。教統局的官員亦犯下了同樣的官僚行徑:他們為「行政長官卓越教育獎」的冷落四出游說,變相施壓。

下級討好上級
筆者從來都相信董特首對教育的重視,觀乎過去數年對教育的撥款比例可知,至於金錢是否用得適當是另一回事,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最可悲的是教統局官員以身作則領導學校向浮誇作風進發。也許他們看到教師們實在太辛勞了,應該以更高的層次獎勵,除了每年教師節頒發由各校自行選出的「傑出教師」獎外,今年還發起另一個「行政長官卓越教育獎」。
「行政長官卓越教育獎」要有提名人(提名人的推薦文字不可超過八頁);和議人三個(可包括家長、校友、同事);候選人是個別老師或小組。把遴選規則定得嚴格些或周密些絕無問題,問題在由於學校反應冷淡,將屆截止日期報名者仍寥寥可數。教統局分區官員親自致電各校校長游說參加,請求「幫忙」,以免場面冷落;雖不能說軟「硬」兼施,但校長們與分區官員公事上素有交往,俗語有謂「唔怕官,最怕管」,何況游說者兼具雙重身份!由於游說成功,據知已有二百餘人參加,盛況可期,但這盛況是令人悲哀的。教改之所以迂迴曲折,進一退三,就是這種下級討好上級,塗脂抹粉歪曲事實所累。
教育有心人如董特首,精明如教統局的領導李國章和羅范椒芬,真的會讓這些歪風擴散?真的會給這些假象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