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和磷質佔了身體內總礦物質約75%,是組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部份,約為體重的2.5%。鈣質對身體的作用非常廣泛,包括協調肌肉收縮、有助血液凝固、支援神經系統、加快維他命D的吸收等。身體缺乏了適量的鈣和磷是出現「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
踏入三十歲後,身體骨質密度便逐漸減退,以平均約每年流失1%的速度下降。綜觀世界各地的統計數據,一般市民每天攝取鈣質量大多是不足夠,尤其是中年以後的女士。每天鈣質的攝取量應為800毫克,即是約一至兩杯鮮奶;至於青少年和孕婦,需求量更為1000至1500毫克。
醫學研究指出,防治骨質疏鬆症需要從青少年開始,在成長過程中身體如果得到充足的營養和運動,骨質便會強化起來。所以兒童在發育期間必須要做充足運動,每天最少要有一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此外,有關中年女士骨質的研究報告發現,每天步行1.6公里(1英哩),也能強化骨骼和有助減低骨質流失。更有趣的,航天員在太空上也要做運動,原因是人體在無重狀態下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快幾倍。
甚麼類型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症最有效?適當的負重運動,如舉重(俗稱做gym)、跑跳類型是最佳的選擇,運動強度介乎中等左右便足夠了,每周練習五至七次,每次大約10至20分鐘。這樣的鍛煉能促使骨質增加,提高骨骼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能力。
此外,食用含鈣質的食物,如豆腐、魚肉及深綠色的蔬菜等。以「運動」和「營養」去防治骨質疏鬆症是最佳的處方。
撰文: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雷雄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