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臨城下 - 陶傑

災臨城下 - 陶傑

禽流感變種,又進攻香港了。董班子依舊慢吞吞,連中央屠宰制,還要等到下月初才開始「諮詢」。
一種像沙士一樣不知底細的病毒,兵臨城下,還「諮詢」個屁?中央屠宰制,是唯一的辦法,堅壁清野,杜絕人與雞鴨的接觸,只是應急的第一步。
亞洲社會的街市,雞鴨與人同居,荷里活電影一旦在亞洲取景,從《午夜快車》到成龍的《RushHour2》,一定少不了在街市的雞籠之間追逐、禽販在砧板上殺雞的插曲一幕。
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巨變:第一次是對禽畜的馴化和飼養,發生在幾萬年前;第二次是農業革命,從十八世紀初開始陸續完成;第三次是十九世紀以後成熟的工業革命。

在農業革命之中,發明了耕犂,可以套在牛的身上,讓牛來犂田,省去許多人力。歐洲在農業革命的階段,已經學會了人禽分居、人畜分住,民居的後院,不再同時養豬、養雞,而是開闢成花園種玫瑰花。
農業革命為城市建設打下了基礎。歐洲自從農業革命之後就與亞洲分道揚鑣。不要豬圈和雞籠,只要後花園,是從小農社會進化到中產階級的重大改變。不要與禽畜同住,寧願不吃新鮮的豬肉和雞肉,是文明生活的基本條件。
華人社會還有三千年的小農心理,香港人吃雞,堅持要活宰才新鮮。是雞禽販六千人的「生計」重要,還是六百萬人的生命重要?這本來是常識。但軟弱的董班子已經沒有管治意志,怕「業界」又抗議,禽流感病毒來襲,不會等董班子慢慢「諮詢」,一場大禍,就在眼前。
中央屠宰,雞禽販自然會失業。失業就失業好了。社會在進步,有許多落後的工種會永遠消失。例如,發明了汽車,馬車夫就永遠失業了。發明了中文的排版植字電腦,報館的植字工人和字房的鑄字匠就永遠失業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諮詢」過馬車夫和字房工人:為了你們的「生計」,我們應不應該乘汽車或改用中文電腦。
董班子還在眼巴巴地等、等、等。「諮詢」就是「沒有主見」的代名詞。你會把子孫的生命付託給這樣一個政府?Noway,我永遠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