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民主無知 - 李怡

李怡專欄:民主無知 - 李怡

法國總統希拉克與胡錦濤會談後,兩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以公投方式,改變台海現狀。兩位領導人並舉行聯合記者會,希拉克指陳水扁提出的公投,將對台海地區構成危險。
胡錦濤其後表示,這次訪法的基本目的已達到。
許多評論都認為,這是希拉克向中國送上的大禮,而中國的回報,是向法國購買二十一架空中巴士。因此,法國這次應中國之邀,干涉中國內政,對「一個中國」原則之下的台灣問題「說三道四」,可說是純為經濟利益。而台灣的陳水扁則表示,希拉克把公投的普世價值視為洪水猛獸,視為台獨,是對民主的無知。
法國應中國之邀,就台灣的公投表態,自是有它政治、經濟利益的考慮。但若說這是法國總統「對民主的無知」,那麼阿扁這句話正正反映了他自己「對民主的無知」,或者是他在玩弄民粹,以愚弄對民主一知半解的台灣人民。
希拉克不管再怎麼要討好中國,如果他的談話違背了法國人民普遍的自由、民主、法治的價值觀,那麼他就會廣受批評,他的總統寶座都會坐不穩。何況他是民選的總統,更何況法國已實行民主制度一百多年了。
普世價值的公投,是一種民主行為,是讓人民在一個有重大爭議的問題上,用投票方式來作出選擇,然而,阿扁這次發動的公投,投票議題一變再變,最後定出的「三二○和平公投」的題目有二,一是「如果中共不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您是否贊成政府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以強化台灣自我防衞能力?」二、「您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共展開協商,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以謀求兩岸的共識與人民的福祉?」

試想,這兩個在台灣幾乎沒有爭論的議題,還需要人民作出選擇嗎?而且,是否買飛彈,是否開展兩岸協商,根本是人民選出來的政府應自己作決定的事,何需公投決定?因此,阿扁發動的公投,不是一次民主行為。發動這種議題的公投,本身就是對民主的扭曲。
阿扁的公投,是一次政治行為,目的是表明台灣可啟動公投這個機制,為未來的統獨公投作準備;更重要的目的,是欺騙台灣人民,把公投說成是「深化民主」,以拉抬選情,爭取連任。但台灣多次民調的結果,多數民眾均已把三二○公投視為政治人物的競選策略與工具矣。
其次是這次的公投,也違反了台灣去年十一月通過的公投法。按公投法規定,公投發動權將行政機關排除在外,也就是行政機關沒有法律依據舉辦「諮詢性公投」,唯一例外是,國家發生緊急危難,主權有變更之虞,那時才可以由總統發動公投。現在陳水扁說,因中共的飛彈威脅,台灣已處於緊急危難狀態,所以可由總統發動公投了。這顯然不是事實。台海局勢近來都比較平靜。因此馬英九一再批評阿扁的公投「違法」。
法治與民主,孰輕孰重?西方現代的大思想家卡爾波柏認為,法治重於民主。只有在法治下,實行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阿扁則認為,民主大於一切,只要得到民眾支持,是否違法可以不理,於是一切以動員民眾為主要手段。這不是民主,而是民粹。
台灣若得不到西方民主國家與人民的同情與支持,這是阿扁發動公投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