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BBC有錯 英政府錯的更厲害 - 盧峯

蘋論:BBC有錯 英政府錯的更厲害 - 盧峯

由於在英國國防部顧問凱利自殺事件的調查報告中備受抨擊,英國廣播公司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不僅可能出現人事、架構上的大整頓,甚至可能失去獨立的地位。

涉傳媒如何監察政府
這份調查報告、這次爭議雖然主要是英國內部的問題,但它涉及傳媒與政府關係的核心問題、涉及傳媒在重大國家危機時如何監察政府的問題。像這樣的問題是很值得所有珍視新聞自由的地方關注及重視的。
我們認為,英國廣播公司及負責有關報道的新聞工作者的確犯了一些錯誤,包括在遣詞用語上不夠小心謹慎、包括在沒有足夠證據下指英國政府蓄意製造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的情報、包括沒有及時承認報道上的缺失等;但不能因這些失誤而否定這些報道的價值及重要性。事實上這些報道提出的質疑、提出的疑問包括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是否只是開戰的藉口、包括英國政府有否向情報部門施壓、包括英國政府有關伊拉克的情報是否準確等依然是合理及必要的、依然是官方未能清楚交代的。
就以伊拉克是否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為例。英國政府在開戰前提出大量情報顯示伊拉克政府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甚至指薩達姆有能力在四十五分鐘內發動生化武器襲擊;但是不少分析家卻認為,伊拉克經過長期的經濟封鎖、長期的嚴密監控後,根本沒有能力再製造大殺傷力武器;加上聯合國武器調查團之前一直沒有任何發現。這樣下來,自然讓人懷疑情報的可信性。英國廣播公司及有關記者透過訪問知情人士、透過訪問情報部門人士提出這樣的疑問,讓公眾在決定是否支持開戰前有更全面的考慮不是理所當然嗎?事實上即使到現時美英聯軍已佔領伊拉克大半年,可兩國的軍隊及調查人員卻連一丁點兒的大殺傷力武器也找不到。美國調查團團長不單公開表示伊拉克沒有儲存大殺傷力武器,更呼籲美國政府就情報失誤進行獨立調查。從這樣的情況來看,傳媒及公眾當時的質疑不僅合理,而且顯得愈來愈有說服力;相反,不管是英國政府或美國政府其實更有必要為情報的重大失誤向民眾以及國際社會作交代及解釋。

傳媒須敢於提出質疑
毫無疑問,傳媒的報道必須力求真確、必須建基於事實;但同樣重要的是傳媒必須敢於提出疑問、敢於提出質疑、敢於提出政府不想聽不願聽的意見,特別在像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重大問題上更應如此。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民眾被誤導、才能避免政府出現重大的決策失誤。英國政府該做的是讓英國廣播公司自行改善內部監察機制以減低出錯的機會,而不是把它變成政府的喉舌又或是奪去它提出質疑、提出異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