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原本應是遏止病毒的疫苗,竟然可能是令禽流感疫情迅速擴大散播的幫兇。據英國科學期刊《新科學家》(NewScientist)一篇文章指,九七年後中國雞農為防範禽流感而大規模為雞隻注射預防禽流感病毒H5N1疫苗,卻造就機會讓病毒在家禽體內複製,更可能是今次亞洲爆發禽流感疫潮的主因。 記者:何文雯
據最新一期《新科學家》內一篇文章報道,中國雞農早於九七年香港爆發奪命禽流感後,便開始替禽鳥注射預防H5N1疫苗,但這樣做可能是錯的。文章並引述泰國曼谷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成員HansWagner表示:「我們不喜歡注射疫苗。」
文章又指,若疫苗與禽流感病毒並不一致,病毒就會在家禽體內複製,而家禽卻不會發病,於是大規模的疫苗注射,導致病毒散播而難於發現。至於現時肆虐的禽流感病毒品種與○二年底在香港彭福公園爆發的病毒相似,較易在鴨類身上複製,從而透過野禽蔓延。
同時,南韓與越南爆發的禽流感病毒非常相似,應是屬於同一品種,而傳播的模式也顯示可能由於東南亞的走私家禽活動導致。
此外,世界衞生組織則表示,雖然泰國等地大規模爆發禽流感,但至今只有零星人類染病個案,顯示病毒未有由人傳人的能力,而人類災難式感染禽流感的現象暫未發生。
致力研製動物疾病疫苗的香港大學動物學系副教授梁志清表示,《新科學家》的說法是有可能的,但應該要有實驗及研究數據支持才能成立。
據本港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微生物學專家解釋,注射疫苗的作用是為家禽培育抗體,但接受過注射的家禽並非擁有百分百的免疫能力,仍會帶有禽流感的病毒,並把毒性較強的變種病毒透過糞便排泄出來,再將病毒向外傳播。
漁農自然護理署獸醫師周嘉慧則認為,輸港雞隻使用的疫苗,經過長達一年的測試,該署有信心疫苗可以有效防範H5病毒,而所有輸港雞隻均須接受抽驗,證實沒有病毒方可入境,相信可供安全食用。
世衞日前並稱,已有十一家藥廠有意生產預防禽流感疫苗,世衞歡迎全球有能力的藥廠參與製造,預計疫苗最快可於六至七個月後正式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