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新一期《中銀經濟月刊》就港府如期恢復勾地,及對未來樓市走勢進行的分析指出,新的土地儲備表制度的運作及完善仍會是市場關注焦點;假若出現土地供不應求的情況,是否應為勾地制度設立彈性處理機制值得研究,否則未必符合政府穩定樓市的初衷。
中銀認為,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需考慮是否應建立獨立的評估機制,每年評估土地儲備表內的土地,又諮詢機制是否應制度化和透明化;同時力求保持市場中性,亦是另一個要考慮層面。
不過,文章認為勾地制度的恢復及土地儲備表的推出,受到市場及投資者歡迎,主要因為它經過精心策劃,達至包括土地種類、區域、數量及可建成單位數目等各方面平衡的目的。
文章預期,在本港經濟今年有望增長5%的前提下,今年的吸納量極可能高於過去5年平均每年2萬個單位,因此市場的過剩供應可能在07年前消化完畢,這樣兩鐵物業發展的約6.7萬個單位,及其他如居屋、市建局等單位如何規劃,便對樓市走勢起關鍵作用,未來政府及兩鐵應積極尋求一個永久性及制度化的安排,以避免樓市出現「boom-bust」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