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證券無紙化堵碎股流弊

理財智慧:證券無紙化堵碎股流弊

據聞港交所有興趣推出碎股板,用來增強碎股買賣透明度。雖然構思甚好,但更實際的方法,應是盡快推出證券無紙化,取消股票交易的每手制度。
香港的股票交易是採取每手制度,但每一手股份並沒有固定數目,不同的股票、一手股數也不同。例如恒生(011)一手100股、滙豐(005)一手400股、中銀(2388)一手500股,而新地(016)一手則為1000股。正因為不同證券其一手股數也不同,因此投資者買賣之時,要記憶不同股份一手股數有多少,會比較費時。

出現碎股原因有二
所謂「一手」,是指股票最低買賣單位。以滙豐為例,一手400股,意思是指買賣滙豐之時,要以400股為基本,即是買賣是要以400股的倍數進行。
一手的制度出現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確保每單交易的效率。如果每單股票交易的數目太少,交易金額太瑣碎,會令到交易系統負荷增加,亦可能阻礙其他大額股票交易的時間;第二是成本效益。從前每張股票所代表的股東,是以一手為單位的。這樣每手股份才印刷一張股票,遠較每一股都印一張股份更具成本效益。
所以新股上市之時,正常的股東是一手一張的,那麼為何又會出現碎股呢?
假如公司派發紅股,又或者以介紹形式(Introduction)把子公司上市,把新公司股份派發與現有股東,便會出現碎股。這些不足一手的股份,仍然可以在交易所買賣,但其成交價會比普通一手股份為低。相信市面上出現最多碎股的股份,會是地鐵(066)及盈富基金(2800),因為它們在上市之後的首兩年,都有送股的計劃。至於為何推行證券無紙化更實際,日後有機會再續。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