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富財論:稅項時差影響盈利

均富財論:稅項時差影響盈利

很少機會過一個又冷又陽光普照的新年,大概不會有太多人投訴缺乏過年氣氛。癸未羊年原來是一隻兇惡的猛獸,一點也不和善。甲申猴出生於柔和陽光之下,希望是吉祥之物,令香港福星高照,逢凶化吉。

這隻癸未羊尾之一月,應該是命主破財,剛找完聖誕節簽落的卡數後,又要準備過年,最傷的當然是交稅。尤其今年加稅後,大部份打工仔皆牙痛要比去年多交稅款,身邊亦有不少人要打消度假計劃。除非今年的預算案會有減稅的好消息,否則下年的應繳稅款會比今年更多。投資者抽新股所賺的利是錢,可能要預留部份用來交稅。

遞延稅項影響盈利
打工仔之外,其實上市公司亦同樣受稅務影響,令帳面盈利下跌。除了是因為稅率增加外,新的會計規則亦令大部份上市公司帳面稅款增加,減少股東應佔溢利。
所講的其實是有關遞延稅項。投資者可能對一切有關遞延的概念不太了解,特別是遞延稅項,相信更加陌生。這絕對自然不過。其實遞延稅項屬於比較複雜的一環,新的會計準則更令部份會計師十分頭痛,要四出求救。投資者主要是分析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並非要落手落腳計數,所以計算細節毋須理會,只要知道是甚麼一回事,以及對公司盈利計算有甚麼影響即可,比會計師幸福得多。
要理解遞延稅項,先要知道甚麼是時間差別。投資者可能留意到,公司帳面上的稅項,永遠不是帳面盈利乘以利得稅率而得出的結果。在大多情況下,一般所講的實質稅率,即帳面上的稅項與盈利比例,總是較17.5%或過往的16%為低。除了可能是公司有高人指點,設計了一些稅務安排外,主要是因為帳面上的盈利與稅局所計算要交稅的盈利有所出入。最簡單的例子是折舊額,帳面上的數目與稅局批准的已經有差別。但這差別只不過是時間上先後的問題,最終結果都是會百分之百折舊。這就是所謂「時間差別」。

換言之,假若帳面盈利與稅局計算的盈利並不一樣,有機會出現公司賺大錢的時候帳面上卻不用交稅,反而過幾年後當公司蝕錢時,公司倒過來帳面上出現巨額稅項的狀況。要避免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方法是將這些時間差別計稅入帳,即所謂「遞延稅項」。
以上所講的時間差別,是假設帳面上的盈利最終會與稅局計算的盈利接軌。但在公司不停運作之下,兩者的距離可能永遠無法拉近。就像兩架耗油量相同的飛機,入滿油後向前進發,雖一快一慢,但最終都會因無油而在相同地點降落;但如果可以空中補油,落後的那一架就永遠無法趕上。假若公司不停增加購買固定資產,以上所講的折舊額時差便可能永遠存在。

新舊準則稅款有別
從前的準則就容許公司估計有多少時差會最終被趕上,從而計算遞延稅項。這彈性會令某些公司有機會抗拒在損益表上計算遞延稅項,避免減少盈利數字。反正這些稅項既稱為遞延,又不是即年需要繳交,何不留待以後再算。新的準則就沒有這彈性,一律要計。對公司的即時影響是,帳面上的遞延稅項可能會增加,因而減低盈利。而這會計政策的改變,會令公司有需要調整已公布的去年帳目,這解釋了為何最近多了上市公司要重列去年的業績,其中一個原因主要是這遞延稅項之故。
這改變了的遞延稅項準則,當然不是這麼簡單,但投資者未必有興趣深究,亦沒有這需要。只要知道遞延稅項是甚麼一回事,以及看見這數字突然增加,並非代表公司需要多付稅項,就可以避免分析時有所偏差。
其實稅項對公司的影響不太嚴重,反正是有錢賺才要交稅。打工仔則沒有這麼幸運,就算入不敷支亦要交稅。布殊的國情咨文亦說,應長遠減稅刺激經濟,非常發人深省。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曾在此欄刊登之文章可於www.gthk.com.hk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