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財富效應推動經濟

理財智慧:財富效應推動經濟

有時從書本上學到的經濟理論,對於一般人而言,只是知識的一種。但假若從實際環境印證這些理論,感受就會特別深。
例如近日從媒體報道便不難發覺,香港目前的經濟真的比2003年上半年好得多,失業率雖然只是輕微下降,但人們的消費力似乎很強。例如到酒樓喝茶或吃晚飯,經常出現了不短的人龍;而服裝零售店,銷量都比去年同期為佳,而所提供的折扣亦沒有往年的多。今年出外旅遊的人數亦勝去年,甚至今年打算派利是的人士,預算也比去年鬆手。

失業率降工資未升
有些人會認為,這是CEPA的結果,香港的經濟才有起色。但筆者認為,CEPA只是推動經濟的功臣之一,但並不是全部,反而財富效應才是主因。
經濟理論之中,所談及的財富效應(WealthEffect)很簡單,就是個人的財富愈多,消費便愈高。短期而言,市民每月的收入會有部份儲蓄起來,其餘部份就會拿來消費;只要收入愈高,消費額便可大些。
問題是,近幾年香港經濟出現問題,失業率飆升,所以工資在近年已經傾向下調而不是上升,因此近日消費的上升,並不是工資上升所帶動。
如果短期之內要市民消費增加,可以是市民預計未來收入會很快增加,因此容許他們放心增加消費,但這似乎不是香港的情況。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市民的財富增加,而這些財富是包括物業及股票。

負資產減刺激消費
羊年港股升了四成以上,而臨近年尾,幾隻新股亦為不少市民帶來了新年財。這些新增財富,才是推動消費的原因。
至於樓市近日的平穩發展,新盤有加價的迹象,但銷路仍能勝於預期,這表示香港樓市負資產情況有望改善,亦刺激了市民消費。
由此可見,股市及樓市對於香港經濟是如何重要,而財富效應又是甚麼一回事!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