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近幾日港股的走勢而論,是相當有誘因去造淡。主題十分明顯已轉為輪流炒作追落後,反映動力已減弱。藍籌股以地產股為領導,可是信置(083)回落,顯示出集資陰影存在,另一主力概念股美聯物業(1200)又已大幅回吐,似乎地產股的升勢,接近短期尾聲。
國企股的弱勢更加嚇人,大上大落之後步入整固期是很正常,但昨日下跌的速度太快,幅度亦過大,與此同時紅籌乘勢而起,市場資金未見撤走,但由領導股份換入落後股份,通常不是好兆頭。不錯今次的模式,可能與商品價格的預期走勢改變有關,不過反正股價普遍上望空間不多,近來又大上大落,以傳統看法來演繹,小心一些比較好。
不過以往的教訓太深,加上市面氣氛好,投資意欲又強,因此還是放棄入市造淡的打算,寧願等待調整出現才吸納。衍生工具市場實在太難贏,絕對是少做少錯。其實不應將個別投資機會看得太重,反而要盡量歸納一套出擊系統的長線成績,例如逆市沽期指,是輸多贏少的做法,無疑今次的引誘甚大,可是以同一準則出手,在升浪過程中早已損耗絕大部份注碼。
如果不選擇靠邊站,貼近潮流的策略是跟風炒紅籌,深圳控股(604)仍然是首選。
其實深控炒味相對下並不算濃,其他具有地產概念的中資股大幅上升,復地(2337)招股居然帶來刺激,另外一些相對規模較細的股份,如華凌(382)及東方有色(230)等,正炒個不亦樂乎,出現多年不見的暢旺場面。深圳控股算是已貼近阻力位,可是好處是估值不算離譜,單位數字的預期PE,縱使稍後市勢逆轉出現調整,股價回落的空間也不會太大。
當然現在市場以炒為主,欠缺炒味的股份,可能長期落後也不出奇,但如果跟風炒熱門股,勝算一定不高,單是交投回復正常場面,需要重新出現的流通量的折讓,已足以構成一成以上的跌幅。穩陣一些,博這種悶股終有一天變身,是比較偏重的做法,萬一好運一點,有些概念忽然被注視也絕不出奇。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