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道路迴旋處的設計一直備受駕駛人士批評,車輛進出時經常出現險象環生的爭路情況,現時在迴旋處發生的汽車碰撞意外每年都有約三十宗,運輸署為改善迴旋處的交通安全,計劃在油塘、將軍澳及青衣三個迴旋處試驗新路面標記,用行車線清楚劃定汽車進出迴旋處的優先權,減少爭路撞車機會,但駕駛人士擔心新標記會造成交通擠塞。 記者:麥志榮
運輸署工程師陳振平表示,現時迴旋處內及進出的支路各有自已的行車線,雖然道路使用者守則已訂明未進入迴旋處的車輛應讓路予在迴旋處內行駛的車輛,但不少駕駛人士仍不太清楚,發生碰撞意外後都不時有司機爭論究竟誰有優先權。
他表示,該署計劃在迴旋處試驗新路面標記,劃定進出迴旋處的行車線,在迴旋處行駛或要進入迴旋處的車輛都只需如在直路行駛時一樣,按照行車線行走,無論進或出迴旋處,如果要切線,也如在直路一樣,必須打燈及讓鄰線車輛先行,優先權便較為清楚,胡亂切線的司機同樣會被警方檢控。
他指出,該署決定耗資二十萬元,在油塘鯉魚門道與高超道、將軍澳寶寧道與昭信道、青衣青敬道與楓樹窩道三個迴旋處試驗新路面標記,其中油塘迴旋處的新標記已啟用,另兩個會在六月啟用,該署已委託香港大學、理工大學及科技大學評估試驗的成效,若證實有效,會推展至其他迴旋處,以及正式加入道路使用者守則內。
汽車會副會長李耀培批評,迴旋處應該只屬臨時交通措施,外國甚少如香港般有這麼多迴旋處,新標記雖可減少撞車機會,但亦可能影響迴旋處流量,造成交通擠塞,當局應盡量減少迴旋處,以天橋代替。
此外,運輸署去年起重整了全港幹線編號,各幹線的路牌上合共一千七百個幹線編號標誌將在本月底完成修改,而在每條幹線的所有支路出口加上編號的工作也會在五月底完成,可以方便駕駛人士確定自己的位置及尋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