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其中一項重要因素是滙率問題。過去10年,美元不斷兌全球主要貨幣升值,到了2000年代初,美元雄霸天下,連初出世的歐元也迅速貶值下去。可以說,在美元獨強的年代,各國鮮有為幣值而爭拗,大家都認美元為老大哥,自己只把本身貨幣調校到跟美元一個適當位置,結果大家相安無事。
但到了2002年,美國為了增大出口和設法解決雙赤(財赤和貿赤),實行弱美元政策。到了2003年,世人開始深信美元不貶值不行,於是在缺乏新錢湧入的情形下,美元貶值加快,美國也袖手旁觀,任由美元下跌。美國這個舉動,除了令世界主要貿易國的貨幣升勢更速外,更是不知所措,因為美元一向在外滙市場是老大哥,負責維持秩序,也是各國釐定本身幣值的座標,如今老大哥突然不管,形同撤了座標,其他貨幣頓失所依。
同時,美國不但不幫忙維持秩序,反而不斷催促各國貨幣升值(對美元而言),以利美國貨出口,例如去年由財長出面,親到北京去催促人民幣升值,又多方發動民間輿論,指摘人民幣人為地造低,損害美國人就業機會。與此同時又警告日本,不得人為地拋售日圓去阻止升值。
但中國和日本都有很迫切理由不讓自己幣值上升過多。在中國而言,幣值上升會帶來出口業嚴重受損,由此引發的失業問題足以動搖社會穩定,這個險誰也不想冒。日本經多年半衰退,好不容易在出口帶動下出現微弱復甦,它也不想因幣值飆高而重蹈衰退。但因為中、日兩貨幣人為地拖低升幅,結果沒有人為干涉的歐元卻大升30%,創下兌美元新高,這對未來歐盟出口業有極大損害。歐盟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它一定要其他主要出口國分擔壓力,特別是中國和日本,所以幣值紛爭還會持續下去。
與此同時,很多對美貿易有盈餘的國家會為求自保而開始拋售歷年積聚的美元債券,再把所得美元分散成多國貨幣。假如中國有一天被迫這樣做,其他同樣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如日本、歐盟和英國都會爭相加入出售美元,減低風險,那些石油出口國,也會改用一籃子貨幣定價,避免因美元貶值帶來購買力的損失。結果是美元需求大減,在供求失衡下,美元會加速下跌,增加世界金融界的混亂。
事實上,今時今日因美元單方面貶值造成的混亂,正好反映了現今的世界政治思潮,就是自己顧自己,不理別人死活,完全缺乏協調和互助,這正是自小布殊政府上台後大力鼓吹的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的寫照。所以在貿易方面,美國隨意向入口鋼材、家具、電視等徵收入口稅,實行保護主義,又聯合其他工業國家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貿易會議上,繼續維持對農產品補貼,令貧窮國家農產品無法競爭。
如果這種「只顧自己利益」的心態發展下去,世界各國的幣值將會淪為貿易戰的工具,大家競相貶值以把對手拖垮,這跟30年代的貿易戰何異。那次貿易戰的結果是帶來世界性大蕭條,希望今次事件不會重演。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