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台北食品及設備展在世貿中心登場,展區包括「咖啡世界」及「茶與生活特展」,其中咖啡展區裏,各式咖啡豆、咖啡設備及連鎖咖啡館琳琅滿目。不過,最吸引參觀者目光的,莫過於過去創業者單打獨鬥的「流動咖啡車」,甚至是「咖啡電單車」也準備上路,首度在咖啡展內現身。
在大間咖啡館、小型咖啡吧、流動咖啡車的夾擊下,業者打起電單車主意,運用其穿梭自如的靈活性,在後座架起平台及咖啡機,開一間袖珍咖啡店。
業者表示,他們以「BetterCoffee」作品牌,與三陽電單車合作,預計農曆年後推出「電單車咖啡」,加盟者只要付1.5萬港元的加盟費用,即可齊備有關生財器具,售賣約6港元1杯的濾泡式咖啡。
流動咖啡車在台灣已流行了好一段日子,台灣東北角海岸、各縣市觀光景點,已被各式流動咖啡車盤踞,基於「先佔先贏」的優勢,開發新景點成了業者搶佔商機的重要策略。隨着近日氣溫持續下降,近來有業者更直接將咖啡車開上合歡山,在冷冰冰的天氣底下為遊人送上一杯咖啡,果真帶來不少商機。
合歡山松雪樓邊3部流動咖啡車中,有2部是台南業者巧匠咖啡餐車,巧匠咖啡餐車股東吳文斌表示:「愈凍生意愈好,最好時1個月營業額達台幣50萬元(約12萬港元),平均月營業額亦達台幣20萬元(約4.8萬港元)。」以約46萬港元的開業成本計,約10個月便可回本。
不過,目前台灣的流動餐飲業者面臨不少問題,例如「停車須繳費」,不少業者等着明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法令,讓流動餐飲業者合法化,以便改變遭票控的窘境。
12月初以來,「流動麥當勞」已出現,據悉包括雀巢、統一在內的飲品廠商,也將陸續建置「流動飲品車」,會場內參展啤酒商德淶寶也將推出「流動啤酒Bar」,這股流動風潮在會場內已開始蠢動,隨着今年流動餐飲業者可能取得合法地位,商機將更加白熱化。
文:台灣《蘋果日報》記者:潘怡靜
圖:台灣《蘋果日報》記者:范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