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是馳名國際的愛滋病研究權威,但他要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周刊發表文章,撤回二○○二年在該周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部份內容,指當日實驗出錯了,根本並非如報告所指,找到令愛滋病毒(HIV)感染者不會病發的抗病毒因子成份。
何大一在宣布撤回的文章中指出,○二年九月宣布發現的抗病毒因子成份,其實只是他與紐約市阿倫戴艾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科學家的實驗受污染後的產物,因此需要撤回報告內容。他接受電話訪問時說:「這是體面而又最直接的處理方法。」
公開承認研究報告出錯不但令何大一尷尬、個人名譽可能受損,更令圍繞愛滋病的其中一大謎團,再次困擾科學界:為何部份感染了愛滋病毒的人長期不服藥也不會病發?當日的報告內容,令科學家相信有望解答這問題,從而研製疫苗或藥物,供那些會病發的感染者或已病發的愛滋病患者服用。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病毒學專家利維在一九八六年首先發現,那些不會病發的HIV感染者體內的CD8白血球細胞,會產生一種CD8抗病毒因子(CAF),抑制HIV。但至於CAF是甚麼東西,一直未有答案。
直至○二年,何大一在《科學》周刊公開報告,指利用敏感度高的新式測試儀器,分析過HIV感染者血液中各種蛋白質的電子特徵,證明人體內用來殺死細菌的蛋白質α-defensins是「CAF的主要成份」,一度為確認CAF帶來希望。
但他上周五再在該周刊發表文章,指當日研究小組發現的α-defensins,根本並非源自未病發的HIV感染者捐出的白血球細胞,很可能是源自實驗室常用的混合細胞,但不知如何被「污染」。
何大一早於去年四月初已知道研究報告出錯,並通知了《科學》周刊,雙方之後一直討論怎樣才是撤回內容的最合適方法。但他強調,現時撤回的只是研究報告中有關「α-defensins源自未病發的HIV感染者體內的CD8白血球細胞」這部份,「其他研究結論仍然有根據」,包括α-defensins可抑制愛滋病毒。
《國際先驅論壇報》/《三藩市紀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