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劉志敏冀延續百富勤神話

人物專訪:劉志敏冀延續百富勤神話

自從名噪一時的百富勤因金融風暴倒閉後,本港融資界一直是外資大行天下。在本港投資銀行界有逾20年經驗的老行尊、百德能證券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劉志敏希望,將現只有約60名員工、但在中、港及東南亞設有辦公室的百德能「湊大」,成為一家與能當年百富勤鼎盛時期相比的本港華資大行。

劉志敏表示,投資銀行這行業很特別,並不會有永遠的「大哥」,最近4至5年亦不斷在變動。「我好記得百德能在96年成立時,嗰幾間當時嘅大行,到了今日經已大不如前……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嘅『大哥』,華資外資亦言。」劉志敏說,成立百德能的主因,是看準那些「大哥」對5億美元以下的生意「無興趣」。

沒有永遠的「大哥」
事實上,劉志敏是在他口中的「大哥」──怡富(已被美資摩根大通收購)開展其事業。論出身,劉志敏與創辦百富勤的杜輝廉及梁伯韜有同樣背景。當劉氏於76年大學畢業後,旋即受聘成怡富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區域分析員。
當時的怡富,是英資投資銀行的「大哥」,與滙豐旗下的滙多利不相伯仲,雄踞本港及東南亞金融市場一哥,梁伯韜當時也在滙多利開展其投行生涯。
5年後,劉氏應邀來港,協助怡富成立本港的證券部門,並在1984年協助籌組怡富的中國部門,及成立本港的研究部門。劉志敏表示,他就是在那時候學會了融資市場上的各種技巧。

離開怡富自己創業
88年,劉志敏加入了怡富的融資部,並在4年後成為該部門的主管。於95年中,劉志敏離開工作了28年的怡富。他在當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投資銀行百德能。經過8年的經營,百德能目前共有60名員工,大部份員工均受聘於香港總部。東亞銀行(023)及吳玉欽證券均是百德能的主要股東之一。

劉志敏說:「8年來百德能共促成了逾74宗生意,最大額的一宗生意達到15.6億元,就是為信德(242)購入來往港澳的船公司。」

熊市中積極爭取表現
他表示,亞洲區以至全球性的經濟在金融風暴後陷於低潮,百德能的生意亦沒有受過明顯的衝擊,相反能在熊市中表現得更為積極,因他覺得熊市中購貨「摸頂」的機會相對較微。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目前百德能除了能在本港進行融資活動外,亦已獲得新加坡融資牌照,現正申請當地的基金管理牌照。
劉志敏說:「香港是百德能的總部,但為了將業務擴展至內地及東南亞,現時已在上海及新加坡設有辦事處,並正在研究與內地企業共組合營公司。」目前,百德能擁有上海B股的包銷及主辦權。

立足香港面向北亞洲
「百德能的市場定位,是一個立足香港並面向北亞洲的投資銀行,內地以上海為一個出發點,東南亞是以新加坡為主,服務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的客戶……我好希望公司能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到百富勤最興旺時的規模,成為一間於亞洲區內具地位的投資銀行。」劉志敏說。

劉志敏指出,「沙士」是百德能成立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危機,當時集團的生意幾近停頓。

劉志敏的背景與百富勤(圖)創辦人杜輝廉及梁伯韜相似。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