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不開心事寫紙上拋進垃圾桶」<br>慈母相扶腦瘤兒戰病魔

「將不開心事寫紙上拋進垃圾桶」
慈母相扶腦瘤兒戰病魔

【本報訊】麥永雄與他的媽媽,正互相扶持着走那崎嶇不平的人生路,正是「生命伙伴」的好例子。在記者面前的雄仔才二十二歲,本應是年少輕狂的黃金歲月,但他說話遲緩、行動不便;很難想像,五年前他還是全班考第二的中四優材生。一個腦瘤,改變了他的一生,且別說照顧自己,身形高大的他更曾經常因病尿床,令他羞憤不已。若不是媽媽日夜的照料,雄仔說自己絕不能打勝這場仗。 記者:譚暉

在雄仔的記憶中,五年前忽然病發的那天很是駭人。「我突然之間聽唔明老師講乜,雙眼又開始鬥雞,記憶力好差,好煩」,經輾轉求診,醫生終查出元兇是腦瘤。雄仔迫於無奈輟學,別了老師和同學,在伊利沙伯醫院度過了兩年。醫生說他腦內腫瘤數量太多,不宜動手術,於是他接受了最折騰人的化療和電療。

失去學業失去朋友
這是一段漫長而難熬的日子。雄仔無法報會考,前途黯淡;失去朋友;最傷心的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思維、反應、動作,愈來愈慢。「想行路行快一啲都做唔到,香港人嘅節奏咁快,我知道我以後都無辦法搵到工做。」
他想自殺。麥媽媽日夜進出醫院,悉心照顧兒子沒有怨言,但在得悉兒子竟有自殺念頭後,麥媽媽崩潰了。「我同阿仔對住喊,做父母嘅諗極都唔明,點解個仔要去死?」說到這裏,媽媽忍不住掉下眼淚。雄仔出院後的兩年,麥媽媽為了照顧兒子,每晚都只能伏在桌上小睡,為的是幫兒子半夜醒來倒小便。長期不健康的睡覺姿勢,結果令麥媽媽患上肩周炎。
「佢係自己個仔,無得計較。」要治好雄仔身體的病外,麥媽媽又千方百計要醫好他的心結。她寫了一封信,叫兒子要振作、開心,信上寫道:「不要想令自己不開心的事,將不開心的事用紙寫了,拋在垃圾桶裏,不要回想。」雄仔將這封信過了膠,保留至今。

技能課程今年畢業
○一年,雄仔出院後補讀夜校高中,但會考六科都不合格。在社工轉介下報讀觀塘一間技能訓練學校的兩年制辦公室助理課程,今年畢業。他的腦瘤大致去除,雖然未完全康復,但行動比以前靈快了。麥媽媽說,最大的新年願望是雄仔能做回一個懂得自我照顧的正常人。雄仔則挽着媽媽的手說:自己在哪裏跌倒,就會在那裏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