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這對兄弟 - 陶傑

美日這對兄弟 - 陶傑

電影《最後武士》的背景,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一個美國退役軍人,來到日本為日皇訓練軍隊,這時正是日本厲志於現代化的時刻。
在電影中,湯告魯斯飾演的美國人來到日本的時候,發現日本軍隊不會開鎗。在歷史上,一八五三年,美國海軍准將培理乘着一艘軍艦來叩關,日本人領教了西方船炮的威力,幕府政起用了一個叫高島秋帆的大臣,研究軍事改革,下令造炮艦、訓練火鎗手、強化海防。日本的現代化開始了。
當《最後武士》裏的湯告魯斯來到日本,日本「改革開放」已經二十年了。這二十年間,日本從歐洲請來許多像片中湯告魯斯那樣的專家,包括一個名叫佩斯的荷蘭海軍將領,來日本辦海軍學校,學習航海技術、炮術、海事測量,建立了日本史上的第一支現代化海軍。

日本人漸漸領悟,學中國,沒有出路。日本思想家佐久間象山,本來是一位儒學專家,後來極力推崇西洋科學,他在回憶錄中說:「余嘗病漢土諸賢談論物理,多出臆度,而其失流於虛誕,竊欲以西洋實測之言救此弊。」他認為中國人看世間萬物,不懂得舉證,只知妄想、臆測、情緒用事(看最近有親中評論人說李柱銘聘了兩個前美國右翼議員的助理當秘書,就斷定李柱銘「與美勾結亂港」,可見佐久間象山的眼光智慧),他提出摒棄「中國式思維」,要改用西方的邏輯思考:「詳證術,萬學之基本也」。詳證術,就是理性思維、科學論證,憑此一句,日本人有了議會民主,也有了松本清張的懸疑推理小說,日本實現了現代化。
《最後武士》裏的湯告魯斯,只是那時來日本的無數西洋專家之一。他最後脫離了政府這一方,改投反對現代化的武士叛亂陣營,學習他們的武士精神。從歷史的大潮流來看,湯告魯斯改投「反動勢力」,但從今天全球一體化的趨勢看:這是日本人向美國還以顏色:你們的物質文明很了不起,到了二十一世紀,西方也該學一學以日本為代表的俠義了。
《最後武士》的主題,就是一個用英文無法表達、在中國早已泯滅的「義」字。小泉純一郎向國外派遣維和軍隊,美日第二次合作,世界和平就有保障了。《最後武士》是東西方關係的一項新宣言。一部電影,說得明白:雖然有原子彈的舊恨,但美日惺惺相惜,識英雄、重英雄,到底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