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在昨天與傳媒聚會時表示,香港經濟的勢頭相當良好,比大部份分析員的預期都要理想,他預期通縮將可在今年第四季完全消除。他更希望隨着經濟復甦、隨着百業興旺,財赤的壓力可以減低。我們認為,唐先生的希望並不是奢望,因為香港的公共財政本來就跟本地經濟的表現息息相關,當本地經濟復甦時,政府的收入狀況將會明顯改善,財赤的壓力也將大大減低,應該看到,近期經濟改善已令政府的收入大幅上升。例如政府投資收益就從原來估計的一百二十一億元上升至二百五十七億元;而股票及樓宇交易印花稅收入雖然還未有實質數字,但從股市交投持續高達二百億元以及樓市交投暢旺的情況來看,政府在印花稅及相關稅項方面的收入肯定比去年三月預算案估計時高出一大截。
這些新增的收入雖然不足以像○一年時那樣戲劇性的令預算案轉虧為盈,但至少可以令財赤大幅減少。事實上多間會計師行、稅務學會以至投資銀行已把今年的財赤數字下調,有的更調低超過二百億元以上。若果未來兩個月投資市場保持暢旺,財赤的數目將有可能比所有人的預期低得多,令政府面對的壓力稍為紓緩。
而除了投資收入及印花稅收入大幅上升外,政府恢復勾地、恢復出售土地也將可以帶來額外的收入,特別是到了明年及後年樓宇供過於求的情況扭轉以後,發展商購入土地儲備及發展新項目的興趣將會大增,令政府的賣地收入持續上升。可以預期,未來幾年特區政府的賣地收益雖然不可能回到九七回歸前的水平,但至少會比過去兩年大幅增加,從而減輕政府財赤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通縮將隨着經濟的大幅改善、將隨着總體需求增加而消除,令香港回復通脹的局面。誰都知道,通脹重臨不單會推高貨品及服務的價格,也會推高薪酬以至公司的盈利,這樣下來,政府在直接稅方面的收入也有望水漲船高。而當印花稅收入、賣地收入、直接稅收入也預期會持續回升時,政府的整體收入自然大幅上升,財赤的壓力不是將迎刃而解嗎?
正因為政府的財政狀況已有明顯好轉的勢頭,特區政府實在應繼續擱置銷售稅的建議,讓零售業及消費市道可以恢復元氣、讓香港能繼續保住購物天堂的美譽。我們更認為,像銷售稅這種只對政府收入有利、對整體經濟無益的財政措施,不如永久擱置好了!
(圖)從樓市交投暢旺情況看,政府稅收將比原來預算高。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