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實際的報告

不切實際的報告

古永漢

董伯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避重就輕,沒有正面回應市民的訴求,只從側面委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領導的三人小組就現時政制進行檢討,對香港市民來說,這完全是缺乏新意的做法。
由「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專責小組,過去屢見不鮮,由於專責小組成員缺乏代表性和公信力,因此檢討的結果亦難望公平和客觀。去年的「仙股風波」以至「沙士事件」便是最有力的明證。

欠缺利民措施
而今次的政改小組,須先就政檢原則及程序與中央達成共識,這無疑是「一拖再拖」的做法,難怪董伯始終不肯為政改訂定時間表!誰也知道,香港本身享有高度自治,市民的意見才是最重要,何以要再三強調要徵詢中央政府的意見呢?
在教改方面,政府將就大學四年和高中三年新學制進行研究,董伯一反常態果斷地公開表明有關改革會先行「諮詢公眾」。教育改革可以這樣「公開」,為何政改不可以?也許,教育層面不及政治那麼具殺傷力,因此董伯毋須徵詢中央政府的意見!
另一方面,在教育資源一再被削的問題上,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竟不作重點評論,這是備受學界爭議的課題,究竟,有關經費被削減如何有利教育改革達致成功?在報告中卻沒露半點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