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分錢未必收足一分貨,海關去年共接獲四百一十六宗有關零售商戶呃秤的投訴,其中逾二百宗以售賣海鮮及蔬果為主,荃灣區則是涉及最多呃秤投訴的重災區。其實,有關投訴數字已較前年下跌兩成,相信是與市道低迷,商戶均希望以貨真價實來搶客有關。 記者:鄭豐俊
四百一十六宗投訴個案大多在街市發生,近三成是投訴購買海鮮時被呃秤,約兩成涉及購買蔬果,而新春辦年貨期間,投訴未有顯著增加。呃秤情況不算「飛擒大咬」,大部份投訴只是指商戶呃秤數両,而金額多在一百元以內。有市民更投訴所購買的盒裝紙巾,紙巾的張數與包裝盒上的不符。
海關執法時,會派出人員到被投訴的商戶「放蛇」,購物後再表露身份,並即場把貨品量度重量。海關人員又會隨身攜帶不同重量的法碼,即場檢查商戶的磅重儀器。若發現商戶涉嫌呃秤,海關會扣留有關貨品或儀器,並考慮作出檢控。
海關檢控及消費者保障科署理總貿易管制主任張寅康接受訪問時表示,與前年比較,呃秤的情況有改善的趨勢,相信是與本港經濟仍未完全復甦有關,因零售商戶大多以正貨及足秤作招徠,務求吸引更多顧客。與此同時,市民的警覺性提高了,也是商戶減少呃秤的原因之一。至於荃灣區成為重災區,相信是由於該區人口及街市密集有關。
張寅康承認,海關執法時面對困難,主要是由於商戶是否呃秤並無特定標準,例如綁蟹的咸水草是否過多,又或盛海鮮的膠袋是否載有太多水等等。海關曾考慮設立黑名單,公布曾呃秤的商戶名稱,但由於個案大多數情況輕微,所以最終並無落實。
此外,海關去年接獲十一宗與黃金及白金製品純度有關的投訴,前年則有七宗。至於在自由行實施以來,海關接獲內地來港旅客的投訴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