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鄉:以多元文化看一國兩制

書鄉:以多元文化看一國兩制

馬國明 書鄉

俗稱「護法」的國內法律專家來港參加政制發展的研討會時,強調「一國兩制」的大前提是一國,因此政改問題不算本港的內部事務,中央必定要過問。在中央過問本港內部政治運作的問題上,香港人根本不用內地專家告知,親身領教由中央欽點的董建華無能統治的香港人一早就明白這一點。「還政於民」的訴求也就是以董建華為人辦,希望中央能放手讓市民自行選出自己的特首。

從內地專家的言論來看,「一國兩制」這個稱號不但未能澄清問題,反而更添加問題。
過去已出現多次有關「一國」先行,還是「兩制」先行的爭論。俗語有云,一就一、二就二,因此「一國兩制」這個稱號必定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爭論,有必要將「一國兩制」這種粗糙和很可能是政治家心生一計的想法放在另一種更穩固和周全的思想框架內。

可維持社會穩定
事實上,在國際社會間,早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便已提出多元文化主義的概念,在美國、加拿大以至印度等國家,更推出各種措施和進行各種立法,來貫徹該等國家多元文化的學說。
BhikhuParekh的《RethinkingMulticulturalism:CulturalDiversity&PoliticalTheory》從政治理論、現代國家的實況和當今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的國際形勢,來探討多元文化主義的問題。作者強調,多元文化的政策不但是因應某一國家的特殊歷史情況而提出的,更因為當今的世界資訊發達,貿易和人口的遷徙頻密,即使最偏遠的地區亦面臨各種不同文化的衝擊。及早推行多元文化政策不但可以維持社會穩定,更可正面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文化衝擊,捨短取長,豐富一己的文化。
「一國兩制」的想法無非是要處理香港被英國人統治長達百多年,期間建立了有別於中國的經濟、社會以至政治的制度。即使是文化觀念,香港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本土特色,如去年董建華政府打算強行通過的《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便跟香港人對言論自由的信念嚴重牴觸。

國際上已有討論
「一國兩制」的用意無非是要讓香港人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這種用意在「多元文化主義」的框架下更能發揮。而且國際上有施行「多元文化主義」而引起的問題已有多方面的討論,相反對「一國兩制」的討論卻經常是兜兜轉轉,將「一國兩制」放在「多元文化主義」的討論範疇上可令討論變得更充實,何況香港自誇是國際大都會,更應及早注意多元文化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