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奪東亞600萬職位<br>破紀錄全球1.859億人失業

沙士奪東亞600萬職位
破紀錄全球1.859億人失業

【本報綜合報道】聯合國指出,全球失業大軍在去年增至1.859億人,打破歷來最高紀錄;單是「沙士」疫情,便在東亞地區奪去多達600萬個職位。不過,隨着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就業市道可望在今年有改善。

直屬於聯合國的國際勞工組織(ILO)總幹事索馬維亞表示,現階段認定全球就業市道最惡劣的時期經已過去,實屬言之尚早;然而,假如全球經濟增長和內部需求達到預期目標,甚或有更佳的表現,今年的全球就業形勢應該會好轉。

旅遊出口業重災區
根據ILO最新發表的就業趨勢報告,在去年上半年,工業國經濟走下坡、亞洲區爆發「沙士」,以及多個地方發生武裝衝突,成為推高失業率的導火線,其中旅遊業和出口業是重災區;踏入下半年,由於「沙士」疫情受控,加上經濟好轉,就業市道已見復甦。
報告指出,今年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中東與北非,以及過渡型經濟料全部增長逾4%;亞洲區方面,東亞經濟料增長7.1%,南亞為5.8%,東南亞也達4.5%,這個水平的經濟增長應足以創造新職位;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等工業國,今年的失業率亦料會回落。
全球第2大臨時工介紹所Manpower的行政總裁約雷斯說,勞工市場料穩定而緩慢地改善。他並稱,美國製造業連續41個月縮減人手後,將會在今年逐步增加職位,但態度依然審慎。

青年失業率達14.4%
回顧2003年,全球失業率由2002年的6.3%,微降至6.2%,可是去年的失業人數卻較前年的1.854億多出50萬人,達到破紀錄的1.859億。單是「沙士」爆發,便使到東亞地區失去200萬至600萬個職位。
全球青年人失業問題尤其嚴重,年齡介乎15至24歲的失業大軍約有8800萬,失業率高達14.4%。ILO認為,各國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作職業培訓,特別是針對青年人。

不應靠經濟增長創職位
ILO建議,各國不應單靠經濟增長去創造職位,需要積極達到打擊通縮等宏觀經濟目標,富裕國家應該進一步開放其市場,以及寬減窮國的債務。

美國製造業連續41個月縮減人手後,料今年逐步增加職位。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