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控制禽流感必須推動區域合作 - 盧峯

蘋論:控制禽流感必須推動區域合作 - 盧峯

雖然還不能完全證實泰國是否出現禽流感傳人的新個案,但是H5N1禽流感在東亞地區蔓延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候鳥也帶有禽流感病毒,前天香港就發現一隻「遊隼」帶有H5N1病毒。

病毒威脅不能小覷
因此,要有效控制禽流感,防止這種病毒廣泛傳播及感染人類便不可能再倚靠個別國家及地區採取檢疫及防疫工作,而必須透過世界衞生組織推動區域性合作、推動不同國家及地區合作,共同控制病毒,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禽流感成為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的翻版,造成大量的人命傷亡。
早在九七年當香港首次出現禽流感傳人的個案時,病毒專家及世衞組織已憂心忡忡,擔憂病毒將帶來另一次「全球性瘟疫」。他們的憂慮是很合理的,因為人類對動物或禽鳥的病毒並無免疫力,一旦動物或禽鳥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再經由人傳播予其他人,受感染的人數將以幾何級數增長,並且輕易隨着頻繁的國際人流傳遍世界各地,造成全球性大爆發。幸好其後在香港全面殺雞後,暫時中斷了病毒的傳播;但是病毒並沒有消失,它一直存在於東亞地區的生態環境中,並間中在香港再次出現。到了這一次,病毒短時間內橫掃南韓、日本、越南、泰國,更反映出H5N1病毒已絕非個別地區的風土病,而是整個地區的風土病。像這樣的威脅當然更不能小覷。

世衞具有牽頭作用
我們認為,H5N1禽流感既然已成為區域性的公共衞生威脅,不同國家及地區除了各自採取短期性的控制措施包括銷毀雞隻外,更有需要加強合作及交流,包括交流控制病毒的經驗、包括強化農場衞生的經驗、包括注射疫苗的功用、包括對候鳥的追蹤及研究等。只有這樣,才能令各國政府更快的掌握控制病毒的最有效方法、才能令各國政府把資源投放到最有效的地方,加快控制H5N1病毒的流傳。而要促進這樣的交流合作,世界衞生組織必須起牽頭作用、必須起橋樑作用,讓各國盡快把經驗及訊息跟其他國家及地區分享。假若世衞組織不積極採取行動,任由各國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指摘對方是病毒源頭,那只會讓病毒有更大的生存空間、有更有效的傳播途徑;到時候H5N1禽流感出現的機會將會更大,毒性將會更強,對人類社會特別是東亞地區將造成致命的威脅!
(圖)要防止候鳥散播禽流感病毒,必須加強地區間的合作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