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擺檔要主動 老字號靠熟客<br>賣揮春 開心小生意

新擺檔要主動 老字號靠熟客
賣揮春 開心小生意

農曆新年除夕夜張貼對聯,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然而,隨着香港建屋模式轉變,新式的家門不再適宜貼對聯,令寫揮春尤其是寫對聯的行業逐漸式微,在市區幾近絕迹,即使新界也不多見。在元朗,十年前仍有超過30檔,但今日幸存下來的不足10家。能不被淘汰的人,必是經營得法,以下兩位便以相異的經營手法守住這一盤生意。

元朗谷亭街榕樹頭,在區內是無人不知的寫對聯之地。年近歲晚,一對對的春聯高高掛,令這小小的休憩地方在冬日飄揚着一片紅。
自稱是寫字彭的彭國良寫揮春不過三至四年,今年更是首次在榕樹頭賣揮春,他的經營策略是主動招客。

新擺檔與香燭店合作
彭國良既無熟客,只有主動出擊。之前他曾在不同地方擺檔,但生意一般,今年則試試榕樹頭的生意如何。
彭的對聯平均也賣40元一對,為了廣開客路,他以低於半價,每對15元批發給附近的香燭店售賣;又與香燭店以分帳形式為他接定單,為客人度身定做揮春。這樣彭一個歲晚可有一萬至二萬元收入。
近年無論是大陸輸入的平價對聯,或印製精美的揮春都可在香燭店買到,但彭國良並不怕生意受到威脅。「感覺不一樣的。」彭說:「買對聯的人喜歡見到有人為他們親手寫,感覺親切,有人情味,大陸那些是沒得比的。」
彭平日以替人寫信謀生,書法是自學得來,自幼酷愛書寫,十多年來每夜必先練字一會兒才睡,雖然有時候要寫揮春至凌晨一、兩點,但他一點不覺苦,因為寫揮春對他來說是一盤很有趣味的生意。

老字號顧客自動出現
至於由王任全經營的一檔,他父親在世時,已在此地寫了40年對聯,王任全繼承衣缽,也經歷40多個歲晚。他這盤生意靠的是字號老。
已屆退休之齡的王任全,平日教唱粵曲,每至歲晚便來此擺檔,40多年來已累積了大批熟客,每到年晚便自動前來光顧。
他的春聯每對約賣40元,字數愈多或字體愈大,收費愈貴,一個年晚寫下來,可賺得3萬至4萬元。

成本低廉又不用走鬼
王先生這盤近乎是無本生意──紙和墨都很便宜、毋須舖租也不報稅、連走鬼都不必,皆因即使拉上法庭連法官都偏幫他。10年前有名新上任的小販管理隊頭目把他拉上法庭,告他阻街和非法擺賣,結果兩項控罪雖然成立,但每項只判罰10元,因為法官認為,他只是為人民服務,自此,他就再沒有「走鬼」的煩惱。
寫了這麼多年,王的感想是:「辛苦呢!有時夜晚收檔後,還要在豬棚寫到12點,定單多,日頭唔夠時間寫唷!」

今年是彭國良第一年在元朗榕樹頭賣揮春。

彭國良的書法龍飛鳳舞。

每至年晚,元朗谷亭街榕樹頭就掛滿販賣的揮春。

王任全的字體清晰工整,他說傳統的圍村人喜歡這種風格。

王任全已在同一檔位寫了四十多年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