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觀點:04年金融市場前景俏

宏信觀點:04年金融市場前景俏

環球經濟現正強勁復甦,已是毋庸置疑。近數月以來,各地領先指標急升,情況以美國最為明顯。美國採購經理調查(一向是預測經濟周期的可靠指標)顯示,商業信心創下20年新高,而新定單數字更處於195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事實上,經濟復甦並非只限於美國,從德國IFO和法國INSEE等調查所見,歐洲的商業信心亦正在上升;另外,日本的經濟信心也在好轉中,而東南亞經濟則繼續錄得強勁增長。總括而言,2004年看來會是2000年以來經濟增長最強勁的一年。

市場三大疑問
雖然如此,市場仍然存在三大疑問:
1.債券孳息為甚麼如此低?
2.通脹風險是否存在?
3.美元的走勢會否一面倒?
自去年第2季起,各大主要經濟體系的債券孳息便不斷上揚,但以經濟周期來說,孳息始終比預期為低。以主導全球債市的美國來說,10年期債券孳息僅略高於4%,而過去6個月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則為7%。近25年來,美國債券孳息鮮有低於名義增長率,更遑論出現如此大的差距。
孳息低企的主因有二:其一是美國短期息率偏低;其二是亞洲政府為防止本國貨幣兌美元滙價上升而大量買入美國債券。展望2004年,投資債券的風險是中央銀行(尤其是美國聯儲局)對經濟前景信心加強而調升利率。2003年11月,英國只加息1/4厘,但已足以刺激債券孳息較其他主要債市高出1/2厘。
債券投資前景有多惡劣,乃視乎利率的升幅,而加息幅度則取決於通脹走勢。根據最新的數據,通脹尚不足為患。
去年年底,美英和歐洲的核心通脹全部介乎1%至2%之間。儘管商品價格於2003年下半年急升,但相信不會導致今年通脹上揚。

通脹尚不足慮
首先,勞工成本對整體生產成本的影響比商品價格重要得多,但勞工成本目前仍然受到控制;其次,全球經濟尚有大量過剩產能,以致商企缺乏左右價格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通脹率料會持續低企,銀行亦毋須急於加息。
貨幣市場人士預期,於2004年底前,英美兩地將加息約1%,而歐元區的加息幅度則介乎1/2厘至3/4厘。上述有關英、美兩國的息率預測看來頗為合理,但由於歐元兌美元強勢仍在,歐洲加息的幅度可能會低於上述預期。
美元滙價承接2003年底的弱勢,在2004年初仍持續偏軟。不少投資者認為,美元滙率只會一面倒地偏弱。鑑於美國龐大的經常帳赤字,私人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興趣日漸減弱。目前,亞洲政府(尤其是中國和日本)為紓緩本國貨幣的升值壓力而購買美元資產,剛好填補了美國赤字的缺口,但中期而言,這個情況未必可以維持。

股債背道而馳
然而,只要中日政府認為低滙率政策對本身的出口業最有利,而美國亦樂於承擔更多外債,那美元弱勢將可維持一段長時間。至今所見,美元的跌勢只是減慢,並非完全停止。
展望2004年,金融市場前景普遍理想。全球經濟增長的力度加強,復甦範圍也不斷擴大,而低通脹則有助中央銀行將利率維持在相對偏低的水平。雖然股市在2003年的升勢可望於2004年更進一步,但債券投資的情況可能相反,因為當央行開始加息時,將會帶動孳息急升,使債券投資者蒙受本金虧損。此外,美元存在繼續貶值的機會,亦會為投資美元資產帶來虧損的風險。
TonyDolphin
環球經濟及策略董事宏信環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