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香港《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先生於一月十八日凌晨病逝於美國洛杉磯。他的追悼會將於一月二十四日在洛杉磯舉行,屆時我將自波士頓前往參加。
金堯如先生(我們都敬稱為「金老」)有兩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而這兩件事都與六四有關。一是金老晚年與中共決裂,完全是因為六四屠殺。金老多次對我談到六月四日夜晚他在電視前收看新聞時內心至大的震撼與痛恨。他說,一直到中共開槍之前,儘管他已做主在《文匯報》上開天窗,刊出「痛心疾首」四個大字,但內心仍對中共有一絲期望;至槍響之時起,他徹底失望,從此站到了他為之奮鬥了一生的中共的對立面。十幾年下來,他深感自己當初選擇反叛的正確。職此之故,他總是說:「是你們這些學生教育了我。」令我很是不敢當。
金老個性開朗是有名的,我們這些「八九一代」的晚輩在他面前不僅毫無拘束,甚至還私下暱稱他是「老小孩」。金老也喜歡與年輕人在一起,他對我說過:「我也是天安門一代的成員」,後來我們一些朋友組織互助捐款寄給國內,我就是因為金老是我們最年老的成員而請他參與,他也一直有寄捐款給我們。此次金老病逝,我在最短的時間內徵集到王超華、程真、常勁、白夢、童屹、易丹軒、劉俊國等十五名原來參與過學生運動的「八九一代」朋友聯名發出海內外第一份唁電,就表明了我們這些晚輩因為他自承是我們中的最年長的成員而對他特有的一份敬重與哀悼。
金老在香港工作多年,本可安度晚年,但他秉持一個新聞工作者、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正義,不惜流亡他鄉,也決不與極權政府妥協。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我們這些晚輩,也應當令香港一些見風轉舵的傳媒無顏以對吧。
願金堯如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