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日開始就是農曆新年假期,又是外遊散心,甚或是「避年」的好時機。到嚴寒地方滑雪及享受溫泉浴,已成為港人最熱愛的外遊活動之一。不過,有醫生警告,滑雪人士必須保溫防濕,否則容易長出凍瘡;長了凍瘡後不要在患處亂塗藥膏,更切忌泡熱水或浸溫泉,避免灼傷皮膚。 記者:陳倩雯
皮膚科專科醫生馮健港指出,凍瘡的出現是由於皮膚遇冷,導致血管痙攣收縮,血液不暢通所致。血液「入咗去出唔番」的位置會發炎,出現痛楚及紅腫情況,甚至因缺乏氧氣而呈藍色,形成凍瘡。凍瘡主要在皮下組織較少的身體部位出現,如關節、手指、腳趾及耳珠等。血液循環欠佳的人士,如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出現凍瘡。
他表示,凍瘡一般會在一段時間後自動消退;患者也可在患處塗上潤膚膏,以免患處因爆裂而受到細菌感染,但就不可塗抹含有類固醇的藥膏,否則會加速血管收縮,引致潰瘍。他又警告,若凍瘡患處持續受冷,該身體部位有可能壞死,留下疤痕,甚至「甩」掉,但有關情況比較少見。
馮健港說,不少人都存有錯誤觀念,以為出現凍瘡後,泡個熱水浴即可紓緩病情,但其實會弄巧反拙。他指出,凍瘡患者的血液循環較差,當患者泡浸熱水時,血液未能將熱力及時帶走,高溫的熱水即可灼傷皮膚,使皮膚潰爛。他呼籲凍瘡患者勿泡溫泉或熱水浴,最多只可用攝氏四十度以下的溫水洗澡。
另一位皮膚科專科醫生葉承耀指出,凍瘡患者必須保持患處乾爽,避免接觸水份,否則圍繞患處的水份一旦遇冷凝固為冰,就會促進病情惡化。
葉承耀強調,要預防凍瘡,最重要是保持身體溫暖。首先,市民應選擇在攝氏零度左右的地方滑雪,避免到低至攝氏零下十度等部份北美或韓國的滑雪場。
保暖衣物也不可缺少,他建議市民穿着四層衣物,包括一件羊毛內衣、一件普通厚度的外衣,外穿一件樽領冷衫,再加一件可將暖空氣困着的外套。長褲內可加穿一條羊毛褲;穿着兩層手套及襪子;在樽領衣服外圍上頸巾;戴上冷帽、保暖耳套或面罩,同時利用長靴包裹着褲子。
他又提醒浸溫泉人士,帶有硫磺的溫泉水會令身體乾燥痕癢,浸溫泉後必須注意保濕,多塗潤膚膏;濕疹患者不應泡浸溫泉,否則會「痕上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