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陸德泉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率領香港的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代表團,出席今天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周年會議。瑞士警方每年都試圖阻止抗議世界經濟論壇周年會議的反全球化運動人士接近達沃斯,正如抗議人士指控世界經濟論壇是跨國企業和政客勾結的場所,今年的會議以「建立繁榮和安全的夥伴關係」為主題。同時,由於世貿談判在坎昆會議破裂,瑞士總統和貿易部長計劃在世界經濟論壇結束後,召開世貿小型部長級會議接續世貿談判,為下屆在香港舉行的部長級會議做好準備,推動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
和守衞森嚴的瑞士達沃斯相比,充滿節日氣氛和熱烈討論的印度孟買形成強大對比。為了抗衡跨國企業和政客勾結的世界經濟論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抗議全球化運動組織從二○○一年開始,在每年達沃斯會議舉行前後,舉辦世界社會論壇來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對話,探討在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以外的發展模式。
過去三年,世界社會論壇一直在巴西的快樂港舉行。在印度舉行世界社會論壇,突現了印度在還沒有解決殖民地遺留問題的同時,又採納了新自由主義發展策略,形成的新殖民主義對人民生活的威脅。表面上印度的資訊產業正高速發展,為美國編寫大量軟件程式;但隨着印度開放農業市場,大量小農被淘汰,面臨嚴重的生計問題。
印度人民一直承受着全球化的禍害。二十年前,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生產農藥的廠房發生嚴重的毒氣洩漏災難,導致四千人死亡,四十萬人中毒。受難民眾還在索償中。印度政府曾經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大力推動建設那馬達水庫,因為沒有慎重考慮水庫建設對原住民生活的影響,超過二十萬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流離失所的居民還在作抗爭。印度又成為了跨國生物科技公司的反轉基因作物的實驗基地,罔顧對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在反轉基因農業技術運動中,印度農民一直站在前線,踢爆生物科技企業以解決饑荒為名,進行生物剽竊和壟斷生物資源為實。
印度人民的遭遇是否預示了中國在全球化發展的陰影?中國自二○○一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一切好像欣欣向榮,沒有發生甚麼嚴重問題,質疑全球化對中國人民生活的衝擊只是過慮而已。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世貿協議給予大部份行業的保護期只有二到三年,○四年步入了後過渡期。汽車產業開發配額、農產品關稅配額、取消外貿權審批制等,都對中國的進口帶來極大衝擊。為了迎接全球化的衝擊,中國美其名進行西部大開發,加速對內陸廉價資源的開發。開縣中石化的井噴災難,三峽上百萬的移民,大量省級水庫開發觸發的移民安置問題等,只是發現問題的冰山一角。
也許到了○五年,當香港主辦世貿部長級會議時,我們已經發現中國面對的問題和印度的並無兩樣。如同世界社會論壇的目標,我們要為中國尋找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外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