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天賦權利

民主是天賦權利

香港中學生聯盟 伍展邦

前幾天為了預備高考而做2003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速讀試卷,其中一篇素材實在發人深省,該文章的作者是王躍文,題為《中國天天感恩節》,原文刊於2000年出版的《湘聲報》。文章內容大約說,中國是個最懂感恩的國家,古時君主偶然輕徭薄賦,便被千世傳頌為「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又或哪位皇帝廣開言路,便被史家冠上「虛懷納諫」的美號。又或者哪位陛下為國事操心勞累,辛苦數十載,人們便紛紛稱其為一「有能之明君」。

不必向中央感恩
中國就在這種情況下,人民都忘記了「自由發言」是他們應有的權利,「自決」亦是他們的天賦權利。抑或,中國人民長久以來已慣於被褫奪這些天賦人權,所以他們退化至失去這個意識,再不思考天賦人權為何物。人們忘記了人人生而平等,沒有誰有權凌駕其他人。文章又提到,中國人只懂感恩,那些天賦予人的權利早在他們祖先的祖先的時候被沒收了,人家高興時還一些權利給你,你便大呼皇恩浩蕩;人家不高興,收回權利,你便鬱鬱不得志,只歎自己「生不逢時」,「時不我與」。

文章寫的不僅僅是傳統的中國人,更是廿一世紀的香港人。舉一個例,近日四大護法和左派人士頻頻就政改發言,不斷強調「實際情況」、「循序漸進」,而且要「一國行先兩制行後」,因為「沒有一國,何來兩制」?當然,沒「一國」便沒「兩制」,但沒人民又何來一國」?
董先生這份施政報告,大談「以民為本」,中國早在兩千年前已有孟子「民貴君輕」的說法,「以民為本」乃從政者的基本要求。在香港,這個「民」是中國人民,不是中國共黨高層,是香港六百八十萬人民。政改進行諮詢應以港人意見為重,而不是偏聽某些聽了「舒服」的話。各種關係到我們的選舉權,是我們天賦的權利,要靠自己爭取,而不是等待中央領導人遙遙無期的「恩賜」。
中央不斷質疑港人的民主訴求,挑戰港人底線。香港市民請不要對自己堅持和追求的民主有懷疑。況且,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港人的教育程度,早在十多年前已符合了民主化的條件。因此任何理由都不是拖慢政改步伐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