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開放改革及快速增長後,中國經濟終於走向小康的境地。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字,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一點四萬多億美元,令人均生產總值首次超過一千美元的小康水平。我們認為,中國能在二十多年間令人均生產值從二百多美元升至一千美元的確是相當可觀的成就,雖然這樣的發展速度未必能長時間維持下去,但只要政策不走回頭路、只要中國朝進一步開放、朝進一步跟國際接軌的方向邁進,中國人均生產值持續提高、更多中國人脫貧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事。
但也由於中國經濟已有相當規模、也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已走上另一個台階,我們認為中國政府除了繼續研究如何保持經濟發展的速度時,更需要着手處理急速經濟發展所衍生的問題,特別是環境污染的問題。
毫無疑問,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工廠「遍地開花」,遍布大城市的各個角落;然而這些工廠及發電廠所用的能源依然以煤為主,以至它們排出的廢氣及污染物特別厲害、特別嚴重,並導致酸雨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事實上不少內地城市都已像新興工業國家的城市那樣出現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例如珠江三角洲幾個工業城市的天空長期處於灰濛濛的狀態。若果中國政府不積極鼓勵發電廠及工廠放棄燒煤而改用更清潔的能源,空氣中的污染物只有愈來愈多、空氣污染的情況只有愈來愈嚴重,到時候中國人民特別是下一代將要付出極沉重的代價。
除了工廠及發電廠的污染外,中國汽車市場的急速發展也是另一個值得憂慮的問題。隨着中國城市居民的收入上升,私人擁有汽車的數目近兩年急速增長,去年內地汽車市場的增長就高達九成;要知道內地很多城市在汽車廢氣排放及所用燃油方面跟國際標準還有相當距離,也就是說,內地汽車排出的廢氣更多、污染物更多;當內地城市的汽車每年以八、九成的速度增長時,汽車廢氣排放量的增長將會非常驚人。若果不盡快控制廢氣排放、若果不盡快推動更清潔環保的車用燃油,那中國的大城市將會很快陷入像墨西哥城那種烏煙蔽天、暗無天日的可怕境況、那中國的農村將會飽受酸雨的蹂躪及摧殘。
我們認為,中國踏上「小康」之路無疑可喜可賀。只是中國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只顧眼前的好景。要是中國政府不能及早控制急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污染問題,那中國每年新增的收入將無法彌補中國自然環境、生態環境所受的破壞,甚至令中國成為污染世界的源頭。
(圖)內地工廠主要依賴煤發電,因此空氣污染物特別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