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銀行體系結餘已超越500億元,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若結餘多至影響經濟及公眾利益、到令人憂慮的時候,該局可以根據98年推出的「七招」內的第5招,額外增發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以吸納不斷流入的資金,減低結餘水平,對此可能性,該局「持開放態度」。惟他重申現階段並無此計劃。
任志剛昨日出席香港大學午餐演講時指出,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當資金持續流入時,該局可以不斷地創造本地貨幣(港元)並相應吸納美元,雖然有意見認為銀行體系結餘已非常龐大,但「總結餘數額不受限制」,該局對結餘大小亦無既定立場。鑑於本港經濟逐步復甦,樓市地產好轉,加上通縮減弱,資金持續流入令港元轉強,但他說市場對仍困擾本港的結構性問題如財赤及失業率,可能已淡忘,惟公眾應注意,流入的資金可能會急速流出,並對市場產生影響。
農曆年長假前夕,銀行以往慣例都傾向持有較多美元,避免外圍市況有變動時,承擔港元滙率風險,昨日美電承接上周五市況,稍微扯高至7.7660。但任志剛指出,「呢幾日講睇唔到有乜轉移(switching)情況」,銀行始終不肯將港元盤大量轉為美元。他認為,可能是港美息差僅1厘,不足夠吸引銀行買美元短港元。
港元強勢持續,可能產生的其中一個局面,就是出現負利率,此舉會引發銀行沽售港元,雖然銀行是否會將成本轉嫁客戶屬商業決定,但他認為「銀行沒有理由這樣做」。
另外,該局可以在港元偏強時,設下兌換保證,甚至將雙邊保證價定為7.8,變相將所有港元兌美元買賣都轉到該局進行,但屆時外滙市場將被完全扼殺,影響交易員「飯碗」。
對於市場認為一旦人民幣升值,港元滙率將跟隨的看法,他強調人民幣並無升值需要,即使人民幣有較大彈性的波幅甚至升值可能,港元也毋須跟隨升值,本港會堅決保持滙率穩定。
大新金融(440)董事總經理黃漢興於一公開場合表示,不希望見到金管局因銀行存款結餘增加而向銀行罰息,惟一旦發生,大新也不一定將有關成本轉嫁予存戶,因銀行還有其他方法減低因罰息而錄得的額外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