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富財論:布殊拖累匯控評級

均富財論:布殊拖累匯控評級

美國的政治自由度有多大?Click入www.bushin30seconds.org就可以知道。反布殊陣營有感於傳媒監察不力,實行在網上以民間自製政治廣告,控訴總統的施政失誤。人家反政府,講求的是政治智慧,不是單靠一股蠻力。

反布殊陣營並非歇斯底里的盲目反對,網站列出總統七宗罪,從職位消失、誤導國民支持攻伊、劫貧濟富的減稅政策,到環保教育的倒退,全部有紋有路。反對派的至高境界,莫過於令當權者語塞至無可辯駁。
其中最大的反對理由首推美國的龐大赤字。試想像一下,下一代要為現政府的巨額花費背負上沉重擔子,本身已經是最有力的控訴理由。揮之不去的龐大赤字,即時後果是美元持續下跌,連帶與美元掛鈎的港元亦跟隨貶值。現實的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如何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受惠或受害於滙率變動。
滙率波動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可以分為三方面:第一是在日常生意買賣的外幣兌換;第二是外幣存款或借貸;第三是將外國子公司的帳目綜合計算。

滙率影響有3點
以國泰(293)為例,作為國際航空公司,收入其實是以不同種類的貨幣為單位,滙率波動對折算為港元的營業額有多大影響,不問可知。假設國泰收入主要來源是以外幣為單位,而主要支出是以港元支付,再假設所有價錢或數量不變,國泰的盈利自然可以受惠於外幣升值。
跟其他國外資產或負債一樣,外幣存款及借貸在年結時會以港元折算入帳。理所當然地,假如外幣資產多於負債,公司自不然會因外幣升值而獲利,這方面的外滙兌換收益,在財務報表上會有所披露。
再進一步,公司海外子公司的盈虧,在年結時亦會以港元折算綜合計算。可以想像,歐洲分公司的利潤在折回港元綜合入帳時,會因歐元升值而令控股公司出現滙兌收益。

年報未必夠詳盡
明白外滙波動如何影響公司後,投資者自然會希望知道公司的外滙風險有多大。來自業務方面的外滙風險,投資者要明白公司的生意額是來自甚麼國家,以及成本支出是以何種貨幣結算。在這方面,投資者需要參考營業額的地域分布,以及公司的生產基地,作為分析基礎。
至於要了解資產負債,又或者海外子公司如何因滙率波動而影響盈利,可能會比較困難。一來年報未必有詳盡的外幣資產負債披露,二來投資者亦未必知道海外子公司業務佔集團業務的比重。在這方面,投資者應該要多留意公司日常的消息,例如有沒有收購海外資產或公司,又或者以外幣發行任何債券等。

風險管理不可缺
最近受滙價影響的明顯例子有滙豐控股(005)。分折員相繼調低其投資評級,是因為佔集團份量日重的美國Household,收益由美元折算成英鎊入帳時,自不然會有兌換差價,但實際的影響有多大?卻是天曉得。滙控生意遍及全世界,滙率所引致的盈利變動,不能單憑美元下跌而武斷地認為一定出現虧損,本財政年度上半年,滙控就因為滙兌而多賺了22億美元。
最後,投資者會關心公司有沒有為外滙風險作對沖。公司可以用外幣貸款收購外幣資產,作自然對沖;又可以用衍生工具進行對沖。衍生工具是帳外項目,投資者不會在資產負債表上看到其數量。有多少張衍生工具合約,只會在附注中披露,投資者可以參考滙控在這方面的資料。
至於對沖是否足夠?財務報表上沒有任何單一數字讓投資者可以作出準確判斷,惟有參考公司管理層回顧等業務分析。其實風險管理亦都是管理層日常工作之一,要衡量管理層的質素,除了看是否能夠為股東爭取理想回報外,能否處理外滙波動這事項,亦應連帶計入。
遠至美國的政治問題,亦會對香港上市公司盈利甚至股價有影響,洞悉先機的投資者,自然可以走在市場尖端。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曾在此欄刊登之文章可於www.gthk.com.hk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