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用經紀組別透視市況?

理財智慧:用經紀組別透視市況?

香港股市的市值,現已進佔全世界第八大,而股市增值的原因,除了因為股市已見底、股價回升之外,其間有不少重磅的中國國企在港上市,亦是原因之一。上周所提及的「擦鞋仔理論」未必適用於現在的股市,除了現今散戶對股市的認識加深之外,香港股市的結構,亦是其中一個因素。
在香港,由於沒有資金流出流入的限制,亦不存在外滙管制問題,因此傳統上外資十分喜歡投資港股。而每日成交之中,有很大比例是由機構性投資者買賣股票所主導的。
要了解股市有沒有下跌風險,其中一個辦法是看看經紀組別A、B、C三組所佔成交比例的分布。A組是成交最多的經紀,而且多為外資,買賣盤多來自機構性投資者和基金所委託;B組經紀主要來自一些中型的華資股票行,而C組經紀數目最多,亦是已往用來量度散戶參與股票買賣的指標。

網上買賣改變形勢
根據市場智慧,如果大市快將見頂,C組經紀所佔每日成交比例,應該會大幅上升。這樣股市的後市便會令人擔心。
但其實,現今的散戶有不少都透過銀行所提供的互聯網方式來買賣股票,而且很多銀行亦提供了不少服務,成功搶去不少C組經紀的生意。而銀行自己的經紀行又或者所委託買賣的經紀行多屬A組或B組,因此在流行網上買賣股票的今日,利用C組經紀成交判別大市是否見頂,未必是一個好指標。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