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凋零統戰失敗

中央人才凋零統戰失敗

鄭經翰

董建華的施政報告,教全港七百萬市民如夢初醒,清楚知道中央要喝停香港政改,強行降低港人對民主改革的過高政治期望,因為中央長期部署本地左派政治接班全面挫敗,未來不可能出現中央認可的「民主」局面,於是決定即時收緊,以便更能掌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如果不是本地左派不中用,搞亂香港,成為眾矢之的,也不會出現如今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追本溯源,根本就是中共的長期統戰工作出現問題。

品格誠信成問題
應該記得過去鄧小平有所謂九七年後香港只需換上一面旗子、一切維持五十年不變的說話。對於中央領導人來說,香港回歸就是收回主權那麼簡單的一回事,其他一切不變,包括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只要抓緊權力核心,通過統戰,吸納社會精英,便可操掌大局。
這種毫不辯證的機械思維至今仍然沒有改善。不錯,港英統治時期,香港根本沒有甚麼民主可言,只有自由和法治。
然而,港英一套管治方式行之有效,關鍵是人的質素問題。原來港英選拔社會精英自有其一套法則,不是阿諛奉承便可飛黃騰達。過去港英委任立法局、行政局以及各類諮詢委員會和法定機構成員,首重品格和才能,一定要身家清白、學有專長或屬業界翹楚才可獲重任。

因此,為非作歹、為富不仁者,即使富甲一方,永遠也不可能晉身權力中心。這種收買人才的方法保證了管治的質素,即使殖民地政權獨裁本質不變,也可確保法治、人權自由及一個公平、公正的制度,教政治不出頭的絕大部份港人也甘當順民,專注積極爭取自己的經濟利益。
相反來說,中共多年來的統戰對象,以及回歸前後重用的人物,都是二、三流以至不入流的貨色,任人唯親,用人不當,難怪面目全非,不可同日而語了。
中共的統戰陣營,包括本地左派和忽然愛國的親中力量,前者過去長期備受港英殖民地政權壓抑,資源和發展機會皆屬有限。至於忽然愛國的親中力量,卻多屬諂媚之徒,不是長期懷才不遇的失敗者,就是失意於港英的舊電池,品格、才能、誠信以至包裝都成問題,一朝得志、語無倫次者比比皆是,如此德行,又豈能取信於民?又怎能不惹人憎厭?

學虎不成反類犬
坦白說,本地左派和親中力量目下站在台前的政治和掮客都是質素低劣以至面目可憎的人物,立法會和行政會議內不合格和不夠班者固然不大乏人,在社會和輿論層面上充當先鋒也全屬廖化之流,徒然令人訕笑。中共的統戰陣營內其實不是沒有人才,只是不知何故,皆沒有受到重用,投閒置散,任由奸佞小人當道。正是學虎不成反類犬,要搞好「一國兩制」,落實中央心目中的「港人治港」,看來還要好好向港英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