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展望喜中帶憂

香港經濟展望喜中帶憂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呂漢光

去年第四季,香港經濟明顯反彈,受惠行業亦較全面,當中零售業、旅遊業、飲食業、房地產、航空運輸業、金融機構等等,均錄得可觀盈利。去年上半年因沙士事件所引發的經濟問題,基本上已獲得解決(醫療及保險業除外);股票價格及港元對美元滙率更屢創新高。

在一片歌舞昇平中,消費者信心指數,半年間上升三倍,港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亦大幅攀升。筆者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是審慎樂觀,只要經濟保持動力,經濟復甦是指日可待,但個別範疇筆者是較為憂心。
首先,去年上半年沙士期間股票價格應聲下滑,下半年的股票價格卻急速上升,再加上存款利息近於零,許多市民一窩蜂地投資股票市場;國內大企業在港集資上市時,香港市民的反應,使筆者憂心忡忡。因金融機構銀根充裕,以低息貸款吸引投資者入市,在商言商亦無可厚非,筆者僅希望金融機構要對初入市的投資者(投機者),詳細解釋投資所涉及的風險。

外幣投資者小心為上
每當對股票毫無認識的人,亦爭相加入認購股票時,經濟泡沫便會慢慢滋長,若情況持續,胡亂投機的背影便會若隱若現。要知道,市場上瞬息萬變,以「孖展」形式入市的投資者,一個利淡的消息,亦足已使他們傾家蕩產。
過去數月港元對美元滙率持續強勁,當中主要原因是大量熱錢流入本港股票市場,股票價格被推高。香港金融管理局多次入市干預,大手沽售港元,導致銀行體系港元結餘倍增,同業拆息被推低。筆者相信,流入本港市場的熱錢,相當部份並不會在香港作長期投資,若國際投資者將資金撤離香港市場,股票價格極可能有較大幅的調整。
筆者要強調對香港經濟前景是審慎樂觀,如無意外,經濟狀況會持續改善,通縮亦會慢慢消失,但短期股票價格的波動,與經濟基調並無直接關係。近期港股交投暢旺,但上升速度過急,一般會出現技術性調整,然後才繼續上升,筆者深信,今年股票市場的表現遠不如去年般好。對初入市的投資者來說,現時並不是入市的好時機;對不懂得見好即收或止蝕的投資者,今年將會是危機處處。因本港息率過低,而買入高息外幣的投資者,還是要小心為上。
另一方面,筆者對本港勞動市場的表現是較為悲觀。國內放寬個人遊對本港的經濟效益,部份已在去年反映,我們不要奢望個人遊能為香港創造大量就業職位。事實上,飲食業和零售業只要增聘小量人手,便能應付大幅增加的國內旅客。本港與內地落實「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後,勞力密集的工業仍不會回流香港,低技術、低學歷工人的前景,仍是一片暗淡。

失業率難望顯著回落
要為大批低技術工人創造新業機會,並不容易,何況每年由內地來港的五萬多名新移民中,絕大多數正是低技術、低學歷的一群,期望失業率在經濟復甦後,能顯著回落,筆者認為是不切實際。
有評論指美國的經濟復甦,並沒有為美國帶來大量新就業機會,這種「無新職位」的經濟復甦,在過往不論在甚麼國家,亦很少發生。儘管香港與美國的經濟結構並不相同,筆者恐怕本港的經濟復甦,正是美國式的「無新職位」經濟復甦。
回歸後,香港人飽受經濟泡沫爆破之苦,現時經濟略見起色,筆者隱約見到許多人參與投機活動。我們應盡量減少參與投機活動,安份守己、腳踏實地,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