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到維多利亞公園的年宵市場轉一圈(但永遠不會選年三十晚人迫人),今年感覺特別好。以往,年宵市場擺賣的多數大同小異,但今年花款較多,單單猴子玩物,已經多得數不清;連地產商都擺檔在推銷樓盤。
今年確實不同往年。走在年宵市場,竟不時聽到旁邊有人叫「阿Sir」、「Miss」還有「校長」,挺溫馨。青年學生幾乎佔據整個維多利亞公園。
年宵市場還有一句「流行」對白,每逛約十分鐘,你總可以在其中一個攤檔聽到:「這是我們自製的,全場獨有!」
有群年輕人買了橙色絨布,縫了小小桔形布袋,布袋口還有兩片綠色樹葉,小巧精緻。打開布袋,內藏一對顏色襪(這應該不會是自製了)。他們叫這個做「桔藏襪」,寓意「吉祥物」。
有一個叫「街知巷聞」小攤檔賣路牌:「平到開巷」、「升學大道中」、「至靚係里」、「大吉大里」、「錫晒里」、「健康大道」等等。還有一群年輕人用木片自製猴子風車,濃濃的「手作仔」味道……
很久很久沒有見到如此生氣勃勃的香港。每一個角落,都閃着小小創意火花。作品不算驚天動地,但好多的小小、小小,令人對年輕一代平均水準忍不住加幾分。「手作仔」尤其令人勾起古老記憶──沒有人要香港回復六、七十年代釘珠片、穿膠花,但我們需要那種刻苦和堅毅。年輕人做「手作仔」是學懂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嗎?
離開之際,又見到一個路邊檔攤頭頂大大掛着四個字:「還價於民」,挺幽默。這是今日的香港,追求民主政治已經融入生活,蕭蔚雲教授等肯定也有功勞。
(圖)今年維園年宵市場不乏年輕人叫賣,生氣勃勃。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