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慎防中國經濟過熱

平心而論:慎防中國經濟過熱

數月來,中國企業在港上市真是火紅得很,股價也有很好表現,所以全世界的投資基金都蜂擁而至,這種熱烈氣氛是對中國經濟前景投下樂觀的一票。事實上,如單從經濟數字看,中國去年的GDP增長也會達8.5%,但不要忘記,去年是飽受沙士肆虐的一年,基本上前半年的經濟受沙士影響很深。儘管如此,全年總計竟然比2002年GDP增長的還高,這說明了去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有可能近雙位數了。如果這是事實的話,中國的經濟有可能面臨過熱(overheat)的危險。
事實上,近來有些迹象都顯示這種情況,例如發電用煤供應緊張,有些地方甚至找不到煤供應,以至影響發電量,結果是東部省分的有些地區經常停電,湖南省會長沙便是其中一個受影響的地方。這不但影響日常生活,也嚴重影響工業生產和商業活動,所以近月那些用煤發電的電廠不得不向中央求助。

原料價格飛升
除此以外,基本上很多工業原材料都因需求大增而令價格飛升,其中以鋼材、銅、鋁、水泥漲得最厲害,一向穩定的農產品價格也上升。當然,有很多原材料的價格上升是受制世界商品原料價格的趨勢,因過去一年多,美元不斷貶值,相對以美元定價的原料價格也自然不斷上漲。
但在中國,原材料的快速上升同時反映了求過於供的情況,形成這種情況是因為中國近20年來的持續高增長,令很多人脫離了貧窮而步入小康,更有一部份已步入了所謂中產階層,開始有財力去購買那些從前被視為奢侈品的各種家電、汽車、房子等。就以私人汽車為例,去年的增產量達50%,與此同時,全國的工業產量只是增加17%而已。

除汽車外,另一個更大的過熱點是房地產業,在不斷的資金投放下,加上銀行也樂得貸款促銷,結果是價格持續上升。總的來說,中國經濟都有過熱現象,這點連中央政府也關注到,在不同時候,各財金官員也不斷警告要用行政手段去降溫了。

鼓勵內需見效
但話說回來,中國今時今日的內部消費這麼強勁,也是多年鼓勵內部消費的結果。多年前,因為政府意識到單靠以出口為主來維持經濟增長是不平衡的做法,因為出口業務存有很多因素是自身不能控制的,例如入口國家的經濟狀況,是會直接影響入口需求,入口國家也可以用各種手段去阻礙某類產品進口,反傾銷法便是常被濫用的手段之一。
有鑑於上述情況,所以中國政府多年來都不斷鼓勵內需,希望內需有足夠力量去保持經濟增長,多年努力,國民現在真的花錢去消費了,看來這股熱潮會持續下去。
如果正如上述,中國政府真的運用行政手段降溫,這就不禁令人聯想起過往那句老話,就是「一收就死」,因為如果行政手段處理不好,很多現今蓬勃發展的行業像能源、汽車、地產、家電等都會受到打擊,很多這類上市的公司股份自然會受到影響,這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事。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